源核心借用反重力迁移技术将各个组件安装在船体内部。运输船在高度自动化中完成建造。
准备就绪,改造后的采矿船和运输船组成编队驶向资源行星。新的运输舱在阳光下闪耀,“星梭号”则等在行星的同步轨道旁巡逻护航,秦明满怀期待地等待它们凯旋。
采矿船和运输船在智能系统的指挥下,组成编队,向着资源星球进发。
编队抵达资源星球后,便开始执行各自的任务。运输舱在预定轨道上停泊,调整好姿态,开启一系列精密的监测和接收设备,静静等待采矿船的采集成果传输。
采矿船则向着富矿区进发。由于富矿区位于悬崖峭壁周边,地形极为复杂险峻,这给采矿船的接近和作业带一定难度。采矿船凭借先进的导航系统和强大的推进器,小心翼翼地驶向预定位置。其底部的反重力装置根据地形实时调整功率,确保船身始终保持稳定的姿态,避免与陡峭的崖壁发生碰撞。
到达富矿区上空后,采矿船伸出巨大的机械臂,机械臂末端配备超高频震荡采集装置。它利用高能粒子束引发资源内部的共振,使资源在特定频率下变得脆弱易碎。随着一阵轻微的震动,资源纷纷从崖壁上脱落,被采矿船的引力收集器捕获。
采集到的资源通过内部传输管道进入初步筛选和加工区域。在这里,智能分拣机器人根据资源的不同物理特征,将不同的资源区分开来。更高品质的资源被直接送往能量转换装置,通过复杂的量子能量转换技术,将资源通过量子纠缠的方式远程传输到运输船上。
运输舱的接收装置收到后,将其重新还原成原本的状态。利用储存单元内的磁场约束系统进行分类和整理。运输船内部,同样通过远程物质传输系统,发送至运输舱内的各个资源存储区。运输舱内的智能机械臂根据资源块的成分和密度进行细化分类,将它们放置在相应的存储位置。
在采矿过程中,采矿船时刻保持与运输舱和基地的通讯联系。基地的智能指挥中心通过量子加密通讯链路,实时监控采矿作业的进度、资源转换效率以及运输舱的接收情况。一旦发现任何异常,指挥中心将立即发送指令,调整采矿船或运输舱的工作参数,确保整个资源采集和运输过程的安全高效。
随着时间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