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楼上坠落的两个人,当然是明宇和宋文。
苏跃在明宇的脸上化好妆,将他绑在五十楼的外侧。
当苏跃推着宋文坠楼时,他们从四十九楼开始向下坠落。
在围栏碎裂后,有一段斜坡,宋文滚落下去。
在那短短的两三秒时间里,苏跃完成了移花接木。
他拽住了早已准备好的绳索,与同样化好妆的明宇一起坠落。
在最后一刻,宋文根本没有注意到他抱着的苏跃已经换了人。
连如此近距离的宋文都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更何况是那些因为仰角关系而无法看清的楼下围观群众?
宋文会为自己作证,围观群众也会为他作证,那个故意踢了一脚而转换了方向的dv机,全国的观众都会为他作证。
甚至在坠楼的时候,苏跃还站在四十九楼用第二个麦克风与宋文对话。
当宋文发狂般地质问苏跃是不是疯了时,苏跃之所以能那么冷静镇定地说出“我原本就一无所有”这样的话,是因为他根本就是在演戏。
而这一切都能够得到佐证。
在这种情况下,“苏跃之死”已成定局,这是早就写好的剧本。
苏跃的犯罪痕迹已经被消除,他本人也已经“不复存在”,因此他的身后当然也就没有追兵了。
这是苏跃给全国上下的一份“礼物”,而且他也不怕人们不接受。
既然有了“英雄”之名,那么这样的归宿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的。
与黑暗和阴霾相比,人们更喜欢光亮和正能量。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在这种压抑、无助和绝望的情况下,这种正能量的“鸡汤”、这种慷慨赴死的英勇行为是人们希望并想要看到的。
英雄的结局就该是如此,这也就让人们更无法怀疑苏跃之死会存在什么问题了。
也不是无法怀疑,而是人们发自内心地不想怀疑。
不仅仅是普通人会这样,就连市局的各位也都是如此。
他们不愿意相信自己所见到的、所触动他们内心的那一幕是假的,所以会帮助自己证明那一切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