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是商品粮户口,每月有口粮,将来也能在大城市念书娶媳妇,为啥让他上农村户口?将来他一奶同胞的哥哥姐姐都进工厂、住楼房,他就要下地放羊,他长大知道了不会恨我们吗?还能心甘情愿地给弟弟当儿子?”
这一席话说的本家长辈都沉默了,他们从没有考虑过孩子将来会是个什么心情。曹汉东见大家不再劝他,接着说:
“小弟两口子还年轻,找个大医院看看,这个我可以安排,等过了农忙的。万一不行,谁家养不起孩子要过来,养大了也是功德,肯定能孝顺。”
“那这过继的事情,就再商量吧。”老太太当然想要亲孙子,既然大儿子安排给小儿子看病,她也就愿意再等等。
她差点儿被刑拘,真是吓着了,生怕这事儿村里人知道,也不敢跟大儿子强硬,怕他把这事儿跟家里人说。
过继的事儿作罢了,就开始商量分家的事儿。这个是曹汉东主动提出来的:
“我和小弟都结婚挺长时间了,咱们村都是这规矩,儿子都成了家就分家。正好这回我在家,就顺便办了吧。我们是老大,可常年在外面,家里小弟和弟妹多照顾些,我们就力所能及的,给家里多寄点儿钱和票回来。”
“好好的,怎么想起分家了?”
孙老太不想分家,以前大儿子一个月寄四十块钱养家,都是到她手里。家里前几年盖起来的三间瓦房、小儿子娶媳妇,都是这笔钱出的。
他们家一年到头挣多少工分,分多少粮食多少钱那不是有数的吗?光凭着地里刨食,再过十几二十年也盖不了新房。
“树大分枝,这不是正常的吗?过几年我退伍,还不知道会分到哪儿去,要分到外地,爸妈愿意跟我们也行。”
“我们可不想离开老家,我们跟着你弟弟,得给你弟多分点。”孙老太立即给小儿子争取。
“你们反正不在家,房子就给你弟吧!家里也没什么钱,你有津贴,你弟弟除了挣点工分,一年也挣不到一百块钱,那点儿钱你也别跟他争了。”
“家里的钱我可以不要,但是房子必须分给我一间。要是你们希望我一家人再也不回来,或者以后回来就住在岳父家,那房子我不要也行。”
曹汉东这回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