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您确定这些一定要在一个月内完成?”
“是啊,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就多辛苦辛苦吧!”领导也觉得这次要求实在太紧张,可是咱们太需要这些资料了。
“我有个建议。领导,能不能把搞研究的技术人员跟我们放在一起?再来多几个记录人员,这样一边记录翻译资料,技术人员一边翻看研究,有疑问还可以当场讨论。
如果这些技术人员身份保密,我们不适合跟他们面对面,可以让他们戴面具跟我们一起。”
“你们先翻译着,我再找领导研究一下。”领导觉得这事儿可以商量。
容思沫拿了一沓资料看起来,原来是大型q水艇的构造图。
这种技术我们也有,只是和世界上的先进水平还有差距,我们需要一些关键的数据和理论作参考,这样会缩短我们这方面的差距。
容思沫的空间里,也有一艘小型潜艇,在一次探险时,多亏它才从深海巨兽口中逃出生天,它受损严重,现在还没有来得及修好。
这个小艇的技术可比这些资料中强多了,特别是材料方面。她要想想看,怎么才能把那里面能用的东西提出来,给技术专家更好的建议。
翻译上午整整进行了四个小时,记录人员的手都要写废了,容思沫才停了下来。资料中也是有大量的图表,文字内容倒不是特别多,可按照这个速度,在一个月内完成任务还是很有挑战性。
其他的几个翻译已经自动成为检验人员,将她译过来的资料从记录人员手里接过来,分别检查、整理。
中午饭有人送进来,吃饱了以后容思沫开始睡午觉,正好记录员也可以歇一歇了。
另外几个翻译还在认真的核验,把记录员的一些错误纠正,理好顺序,把图表上特殊标记的参数和名词再另行记录,也算是学一些技术方面的知识。
所以说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人在能耐,也做不到一个团队集中力量展现出来的凝聚力和达到的成果。
几天之后,有几位戴着面具的人来到翻译室。他们在另一个房间研究翻译完的资料,如果遇到存疑的地方就过来询问。
容思沫居然能回答他们提出的一些专业问题,甚至还有建设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