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栋新楼盖在中间那一排六栋平房的后面,一共四层,楼梯设在中间,一层八户,联通着一条宽约两米的开放式公共走廊。
楼梯左侧,最东边是公共厕所,最早的那种一条沟上面加几个半人高隔断的古老冲水厕所。
接着是公共储物间,里面有八个储藏室,分列在t型走道旁边。进门右手是一、二号,后排从右往左是三至六号,按顺序向前是七号和八号。
每个储藏间都是2x25的面积,80x19的木门,门顶上有一个三十公分高的亮子。
六个并排在后面南北方向,两个在前面东西方向。后面的白天也很暗,后墙有个四十公分的小窗户,再就是门上亮子处能透进一点光来。如果进去找东西,大部分时间还是需要开灯的。
她的运气确实不错,八号在进门左手,不挨着厕所,而且有一个对着公共走廊的1x12的大窗户,清爽明亮,做储藏间足够用了。
储藏室旁边是一大两小三间住房,中间是半开放的楼梯。楼梯另一侧没有卫生间和储藏室,有三间小的两间大的,一层一共八间住房。大的接近五十平,小的也有三十四五平左右。
思沫觉得把房子盖这么小,主要还是申请随军的家属比较多,这样尽量多容纳一些家属过来。
小点的给孩子少的小夫妻,大点的就分给人口多一点的人家。
肖方遒两口子加三个孩子五口人,同时还申报了一名亲属同住,所以给他们分了比较大的房间。只是按照资历来选,他只能选四楼八边儿的。
思沫来到自己家那间,打开门,屋里很空旷,只有前窗户那儿有个水泥做的洗菜池和一条窄窄的灶台。下面空着,是放煤气罐的地方,灶台上也没安炉灶,这些可以去后勤处领取,办理落户和领各种票证也是去后勤部。
还好自来水是入户的,也有统一的供暖,暖气在前后四个窗户下面,每组都有二十片。现在已经供暖了,屋里还挺暖和的。
唯一不方便的就是冬天上厕所要跑到走廊另一侧,大人还行,几个孩子实在太遭罪了。简易厕所一定要安排一个!
容思沫掏出小挎兜里的笔和本子,开始测量各处的尺寸,四楼因为是顶层,有一些管线的位置,所以比别的楼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