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欢迎!来了随意啊。”陈延启真的话很少,他期待着容思沫带来女儿的消息,可是却并不多问。
看来他是有点儿交往恐惧症,大多数时候都是妻子问这问那,跟外人交往,也是以妻子为主的。
谢天谢地,陈修芸的性格,不像她父母。其实陈修芸说她小时候更像父亲,也是爱看书不爱说话。而且她小时候长得不算好看,没有继承她爸俊美的基因,她妈对此很是遗憾。
她能容忍丈夫不爱跟别人交流,却不能忍受女儿这样,因此没事儿就逼着她跟人问好、唱歌、背诗词,她就以更沉默的方式对待妈妈。后来她爷爷奶奶看这样不行,才把几岁大的陈修芸接到身边。
陈修芸说现在已经懂得妈妈的苦心了,选丈夫可以因为爱而盲目,可对于儿女,母亲总是有着更高的期许,也希望来得及帮她塑造更完美的人生。
可是,凭啥呀?你们作为父母这么多的缺点,还非要孩子完美无瑕,是不是过分了一点?这种爱还是有点儿沉重,想来大部分的孩子都不会喜欢的。
钟阿姨也是爱女儿的,每年都给她把自己的工资寄过去,还给她寄各种票证、海货、珍珠粉,所以陈修芸这些年在肖家屯当知青,生活才没有那么苦。她也有底气独自生活而不是随便找个人嫁了分担生活压力。
陈延启呢,也爱女儿,他的方法就是放任:好孩子,你爱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能陪就陪着,因此他是受女儿欢迎的。
“爸爸,我们踢毽子吧。”“好!”
“爸爸,我们打沙包吧。”“好!”
“爸爸,我们跳皮筋吧。”“好!”
她记忆中爸爸这个“好”说的最多,他在旁边看着她微笑,经常一看一整天。后来从她三岁起,两个人就开始下棋,跳棋、军棋、围棋,什么都玩儿,一玩儿就是半天,弄得她年纪不大就能陪着邻居大爷在树下过招了。
大多数时候她自己玩儿,或者看书入迷,饭也不吃,急得她妈在一旁瞪眼睛、冲着他们父女俩大喊大叫。想想那几年一家人过得鸡飞狗跳的日子,却是最有人间烟火的几年。
容思沫笑着和陈修芸这对不靠谱的父母说话,送上自己和修芸带来的礼物,还把陈修芸的近况汇报给他们。但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