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们手中快速翻动,不时有朱笔记号被标注上去。
监考官们起初是不屑的,渐渐地就变成了震惊,最后是难以置信。
这些的速度快得惊人,但每一道题目的评判都严谨至极。他们对考生的答案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甚至连笔墨间的细节都不放过。
最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居然能将不同考生的答案进行对比,找出抄袭和雷同之处!
不到一个时辰,就批改了近千份试卷!
这这简直不可思议!一个年轻的监考官惊呼。
徐太常却仍有疑虑。他随手抽出一份已经批改过的试卷,对着其中一个黑衣人发问:
这份试卷论述安边策时提到六点建议,我且问你,为何给其打了甲等?
那黑衣人目光如电,不假思索道:此考生所论六点,有三点精妙,两点平常,一点荒谬。
其一,提出与匈奴互市,此计确能收笼络之效。但考生只说到了贸易往来,却未提及如何防范匈奴借机打探虚实,此为不足。
其二,建议边境多屯田,可解军粮之困。但未曾考虑到水利灌溉问题,农田如何开垦的细节也语焉不详。
其三,主张选用降将,确有可取之处。但降将心性难测,当如何防范,考生却只字未提
黑衣人条分缕析,分析入微。不仅指出了考生答案的优点,更点明了其中的疏漏之处。
徐太常听得目瞪口呆。这些见解,比他这个老学究想得还要透彻!
其他监考官也纷纷上前考教,结果无一不被这些黑衣人对答如流。有时还能举出古今典故,说得众人哑口无言。
原来是我们目光短浅了徐太常喃喃自语,脸上火辣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