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殿试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田间地头也传来了一个震撼朝野的消息。
这这不可能!一个粮商看着面前堆积如山的稻谷,喃喃自语,一亩地怎么可能产这么多粮食?
不信你自己数!农户兴奋地说,整整一千二百斤!而且不止是这一亩,整个村子的地都是这个产量!
消息传开,整个咸阳城的粮价都出现了下跌。
太好了!粮价降下来了!
这都是托了太子殿下的福啊!要不是他推广高产粮种,哪有今天的好日子?
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歌颂赢天的功德。
咸阳宫中。
陛下!户部尚书急匆匆赶来,手中捧着一摞账册,各地报上来的粮食产量,都超过了往年三倍!
当真?!就连嬴政都震惊了。
他站起身,仔细查看户部送来的册子。只见上面清清楚楚地记载着各地的产量:
南阳郡,亩产一千二百斤; 北地郡,亩产一千斤;上郡,亩产九百斤
这嬴政环视满朝文武,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这等产量,简直闻所未闻!就连那些见多识广的老臣,也不禁瞠目结舌。
陛下!李斯出列道,此乃太子殿下推广高产粮种的功劳!
如今百姓能吃饱饭,粮价下跌,都是托了太子殿下的福啊!
其他大臣纷纷附和:正是!太子殿下心系百姓,当真是我大秦之福!
嬴政满意地点点头:不错!小九办的极好!
说到这里,他意味深长地看了眼殿中的大臣:朕记得他刚推广高产粮种的时候,还有人说是在胡闹呢!
此言一出,那些曾经反对的大臣们顿时面红耳赤,羞愧难当。
谁能想到,短短时日,太子殿下就能创造出如此惊人的功绩?
既解决了百姓吃饭的问题,又为国库增加了收入。这等功劳,足以青史留名了!
夜幕降临。
赢天站在太子府的高台上,望着远处繁华的街市。
殿试已经结束,那些寒门学子们即将迎来人生的转折。而田间地头传来的好消息,更是让他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