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们做事难,就算想做也有心无力了,二来思想顽固,不像新人那样听话,恐怕非但没有助力,反而成了阻力。
“父皇放心,儿臣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带上启动资金和由年轻人组成的班底,朱樉信心满满的向山西方向出发了……
另外一边,刘基也回到了松江特区。
事实上,刚过完年,刘基就有些迫不及待的回到这里了,不过他并没有太过于着急,而是先去应天府和皇上汇报了相关情况以及阐述了对新一年的展望。
他不想表现得太心急,但是朱元璋还是看出来刘基的心已经飘到松江特区了,因为他半句没有提朝堂的其他事情,句句不离松江特区,这不像以前事事都想要操心的刘基。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点破,反而是对他主持的松江特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伯温,好好搞,放心大胆的去做,咱给你撑腰。”
“谢皇上!”
刘基深深一拜,发自肺腑的感激。
“好了,回你的松江特区去吧,尽快把棉花的问题解决了,不要让咱操心。”
“臣一定竭尽全力!臣告退!”
望着刘基离去的背影,朱元璋轻叹一声。
“刘伯温啊刘伯温,这么多年了,你这是为数不多的真心感谢咱吧?如果不是朱辰,不是松江特区,你恐怕早就想告老还乡离开咱了吧?”
朱元璋看过明史,知道刘基其实在洪武四年,也就是今年就已经告老还乡了,但是现在,刘基却还在满怀热情的操持着松江特区。
事实上,刘基跟了朱元璋多年,但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和睦。
刘基是前朝的官员,中途才跟的朱元璋,这比从一开始就入股的李善长从出身这点上就差了许多,这一点从分封功臣的时候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而刘基也是自视清高,嫉恶如仇,不懂得或者说不屑于去搞好和皇上的关系,加上和李善长多有不睦,立国之初就因为立法的问题数次在朝堂上公然争吵,这更是让他遭到了淮西党的排挤。
这些年,刘基可以说是郁郁不得志,空有一身抱负,却不得以施展。
渐渐地,刘基就有些心灰意冷,萌生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