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书店卖明史,朱元璋懵了! > 第45章 新的织造局(2/4)
半天时间过去了。

    刘基让女工停了下来,然后开始让人丈量女工织出来的布。

    “回大人,一共是一匹半。”

    “多少?”

    女工听闻,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才用了半天的时间,她就织出了一匹半的布?而且还是在一开始不熟练的情况下。

    那岂不是说,她一天下来至少能够织三匹布?她现在在一家小作坊做小工,一天才三十文的工钱,要一天能织三匹布,那东家岂不是赚翻了?

    至少三倍的效率。

    女工只觉得惊奇,而朱元璋三人却是倒吸了一口冷气,让这里的空气都变得燥热起来。

    他们比女工更知道这三倍的效率究竟是什么样的概念。

    按照现在市面上的价格,一斤棉花的价格是二十文钱,制作成棉纺就得一斤五十文钱,织成一匹布需要三斤棉花,而一匹标布市面上的价格是在二百五十文钱左右。

    一台普通的织布机一天能织一匹布,三斤棉纺的成本是一百五十文钱,除去小工的工钱三十文钱,一匹标布能卖二百五十文钱,就能赚七十文钱左右。

    而一台改良过的织布机,一天至少能织三匹布,棉纺的成本增加到四百五十文钱,小工的工钱不变,还是三十文钱,那么三匹布能够卖七百五十文钱,一天就能赚二百七十文钱。

    也就是说,一台改良过的织布机,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多赚了二百文钱,是原来利润的将近四倍。

    算清楚这个数之后,朱元璋和朱标刘基都忍不住露出惊叹的表情。

    原本一台织布机一年能赚两万五千多文钱,折合二十多两银子,而一台改良后的织布机一年就能带来九万八千多文钱,折合九十多两银子,这对于一个家庭或者手工作坊而言,那将是天大的改善。

    但是冷静下来一想,这增加的几十上百两银子,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似乎又没有那么大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没什么作用。

    大明现在一年的税收在两千万两银子上下,这不是杯水车薪是什么?

    可是,朱辰却说,世界的改变就是从这枚梭子开始的,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朱元璋暂时还是有些搞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