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极难对付,若朝廷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去对付,恐得不偿失。”
站出来得这位中年臣子,正是胡惟庸。
朱元璋看了一眼胡惟庸,问道:“那你说怎么办?”
胡惟庸说的他都懂,关键还是在于怎么解决这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剿寇吧,必然是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关键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不见得一定会有好的效果,有点大炮打蚊子的味道,不剿寇吧,那些倭寇动不动给你一下子,就像现在这样,让你很难受。
不过胡惟庸明显是有备而来。
胡惟庸回道:“臣以为,既然剿寇的代价大,那咱们是不是别想着怎么去剿寇,而是换一个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
胡惟庸的话,一下子勾起了所有人的兴趣,包括朱元璋。
换一个角度?
怎么换?
在所有人好奇的目光下,胡惟庸从容的回道:“既然攻不行,那我们是不是能守呢?”
“首先,在沿海地区设置海防,打造出一道海防线,防止倭寇上岸,其次,严禁百姓出海,没有朝廷的允许,片板不得入水。”
“如此一来,倭寇被海防线挡在海外,百姓则被限制在陆地,双方之间有一道坚固的海防线,将他们分隔开来,倭寇还如何作乱?百姓还如何受侵扰?”
胡惟庸话音落下,让在场的不少大臣纷纷点头。
在前左相杨宪被处死以后,胡惟庸渐露头角,同时他也自觉奋进,处处小心谨慎又展现出不错的才干,很得朱元璋的欢心,是下一任宰相的有力人选。
而且在他的背后,还有功臣之首,当朝右相,宣国公李善长。
这个时候,李善长站出来了。
“胡惟庸所言在理,臣附议。”
见李善长站出来,其他臣子也纷纷站了出来。
“臣等附议。”
满堂响起了附议之声。
即使是与李善长不对付的刘基,也没有多说什么。
因为在他看来,胡惟庸提出的防守之法,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朱元璋也觉得不错,至少在目前看来是这样的,因为他也不想剿寇,现在北边的蒙元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