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仅仅是藩王之患吗?”朱辰又问。
朱元璋摇头。
他知道,当然不是。
但是他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他昨天已经将《明史》中的帝王本纪看完了,基本了解了大明的由兴盛至衰亡的整个历程。
就像前面说的,看完的他,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他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大明就亡了?
就感觉,大明似乎是一点一点的,慢慢的滑落向了亡国的这个深渊。
你说土木堡之变吗?
可是之后又有了弘治中兴。
甚至在倒数第三位皇帝万历皇帝的时候,还出现了万历中兴。
可是两代之后就直接灭亡了。
朱辰道:“大明的灭亡当然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但是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其实是天灾。”
“天灾?”
朱元璋闻言一怔。
他看《明史》的时候也注意到了,但是那个朝代都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所以他也就没有太在意。
朱辰点头道:“崇祯元年,华北地区就开始出现干旱的迹象。随后的几年里,干旱范围逐渐扩大,波及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崇祯四年,旱情进一步加剧,山东、河北等地也遭受了严重的旱灾。据《明史》记载,‘是岁大旱,自春徂夏不雨,禾苗槁死’。这场干旱不仅造成了粮食歉收,还导致了大规模的饥荒。”
“而这,仅仅是开始。”
“崇祯十年前,大旱主要出现在华北和西北地区,从崇祯十年开始,向南扩大到皖、苏等省。”
“崇祯十二年出现数省特旱,核心旱区如山陕甘冀出现人相食的极旱情况。山西汾水断流,临汾夏季甚至“风霾不息”,即持续性沙尘暴。海河流域各河断流,晋、冀、鲁、豫大多州县伴随旱灾出现蝗灾、疫灾,甘肃省死人达八成以上。”
“旱灾遍及二十个省,北方多数地区持续旱灾四到八年,有的甚至长达十年,重旱区在黄河、海河,涉及长江流域中下游十五个省,干旱重灾区连成一片。”
“干旱初期,黄河流域仅少数地区有庄稼受害和人畜饥馑的现象。后来旱区向南扩展到苏、皖等省,个别地区有人相食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