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的数据,才有资格被尊奉为无可争议的绝对真理。如此苛刻地对待数据精度,并不仅仅是出于一种单纯的执着或偏执,而是深深植根于人类内心深处那股对于不断深化自身认知、更透彻地理解周围世界的强烈渴望和不懈追求。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求知欲驱使着我们勇往直前,去探寻事物背后隐藏的真相和规律。
然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需要我们特别关注,那就是科学数据所具备的精确性其实并不会牵涉到任何道德层面的评判标准,同时也不存在所谓的真实与否这样的说法。科学数据仅仅只是作为一种纯粹客观存在着的事实而出现,它如实地反映出了现实世界当中所蕴含的各种规律以及各种各样的现象罢了。
特别是在当今这个高度发达的科技领域里面,那些采取了折中的方式、经过了一定程度的修正甚至本身就带有一些模糊不清概念的数据与相关信息,实际上并不能够真正意义上地被冠之以“科技”或者“科学”之名。恰恰相反,这一类经过了某种概念化的加工处理并且经历过修正之后的科学元素,通常情况下都会被划分到“科幻”的范畴之内。尽管从表面上来看,它们似乎同样也是以科学作为根基来展开一系列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但是本质上来说,这类作品更多地还是隶属于文学体裁的范畴之中。
这绝对不是像文字游戏那样轻松随意地玩弄变戏法,更不是对某些重要概念肆意地进行所谓的“戏说”或者“另解”。事实上,这种现象深刻地揭示出了存在于文学与科学之间那一道如同天堑一般难以跨越的巨大鸿沟。
要知道,通常情况下被归为“科幻”类别的作品,它们往往很难提供那种极其精准无误的科学数据,也缺乏一套严密完整且无懈可击的理论体系来有力地支撑并论证其所设定情节和背景的合理性及科学性。相比之下,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就显得极为严苛了——它必须紧紧依靠着那些极度精确到令人咋舌的测算工作、不厌其烦的反复实验操作,再加上一条条严谨得近乎苛刻的定律规则,才有可能成功地攻克掉自然科学领域以及工业科学发展进程当中所迎面遭遇的各种各样错综复杂又具体入微的艰难险阻。
在如此这般宏大而又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之下,有那么一群满怀激情、怀揣着崇高理想主义情怀的青春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