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类的虚名,他们根本不在意,但虚名所带来的麻烦和影响,他们不能不在意。
世人为何争虚名?还不是因为通常情况下,名和利是相互捆绑的。
利多自然生名,名响利自寻来。
‘争名夺利’四个字,道尽人类千百年来的文化底色。
纵使时光如大河奔流,亿万万载过去,再多的人,也逃不过这名利二字,至多也只不过是换种方式。
莫说圣贤。
圣贤之名,难道就不是名了吗?
追逐圣贤步伐的那些人,不也是为了利。
名利本无错,错在人,错在用法。
公为天下,天下自然为公。
名利用对了路,会有一个新的名词用来称呼那种行为,比如:大义。
若用错了路,也会有一个新的名词称呼那种行为,比如:苟且。
可无论怎么粉饰,底色依旧是名利二字。
再往深处挖,好坏都是人性。
人之本性,不过是生存与繁衍。
有人只为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有人看的多一点,为自家的生存与繁衍。
再大些的,看一族、一村、一镇、一城。
再后者,便是家国,是一整个民族。
最终,是整个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看的角度不用,广度也不同,思想境界自然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行动更加不同。
为家国生存繁衍计,舍生忘死者众。
为个人舍生忘死者,少。
只有看明白了名利的问题,才能从名利的漩涡中挣脱出来。
于清渊本来已经脱离出去,只是他自己又落了回去。
在溶洞中又等了师父姚本玉一整天,终于在第四天的傍晚,姚本玉悠悠醒来。
石室内,只有于清渊独自守着姚本玉,苑陶和马仙洪领着哥哥于清尘出去打野味,改善改善伙食。
来的时候,大家带的都是开袋即食类的食物,时间长不吃点新鲜的,总觉得不舒服。
而在姚本玉醒来的那一刻,三才聚气局中的炁,忽然一滞,随后以姚本玉为中心徐徐旋转起来。
可姚本玉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