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加特林步枪,楚国和乾国联手也不再可怕了。”关宁在一次军中会议上振奋士气,“我们将用这支新军,一举扭转战局,扞卫秦国的荣光!”
随着加特林步枪的大规模生产进入最后阶段,李宪也开始重新规划秦国的军事布局。他知道,乾楚两国的威胁依旧存在,但有了新式武器的加持,秦国可以从被动转为主动。
李宪将关宁和鲁统召至御书房,商议下一步的战略。
“朕的想法是,暂时不要大规模进攻,而是通过小规模的冲突测试敌国的反应,同时逐步扩散我们拥有加特林步枪的消息,让他们惶惶不安。等到敌国胆战心惊时,朕再挥师直下,一举击溃他们。”
鲁统深思后点头称赞:“陛下高瞻远瞩,乾楚两国必定会因此束手无策。此计可一边瓦解敌国的士气,一边增强我军的自信,极为有效。”
关宁也深感赞同:“臣愿率领新式武装,执行此战略!”
李宪命令,秘密地将秦军装备加特林步枪的消息通过细作传递至乾楚两国,同时控制情报的流出,让敌国只得知部分真相。乾楚两国得知秦国研制出了一种可怕的新式武器,军队战力大增,顿时不敢贸然行动。
乾国的太子李承晚收到情报后,与朝臣们商议,神情十分凝重:“秦国的新武器究竟有多强,我们尚不清楚,但如果情报属实,贸然进攻将会使我们陷入极大的危险。”
楚国的芈启同样心生忌惮,他对大将龙广下令:“近期不得与秦国发生正面冲突,先观察其动静,待我们确认其武器的真实威力,再定夺行动。”
在秦国的精心策划下,乾楚两国陷入了战略被动,而秦国的战力则因为加特林步枪的出现,悄然攀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秦国,正蓄势待发,准备迎接下一场更为激烈的战斗。
就在秦国因加特林步枪的研发迎来军事优势之际,东边的韩国爆发了一场内乱。韩国陷阵营的统领高顺,原本是韩国军中极具声望的大将,以勇猛无敌的“陷阵营”闻名六国。然而,韩国内政腐败,国君昏庸无道,导致民怨四起,军中将士也渐渐对国君失去信任。高顺早已心灰意冷,决定率领陷阵营的精锐将士离开韩国,寻找一位明主效力。
在内心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