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刻机不行,先发展芯片半导体也不是不行。
夏黎想到了另外一个大项——手机。
世界第一台民用手机也还没问世呢。
她虽然对手机制作也是一窍不通,但是在2000年之前华国已经能自己生产、制作手机了。
虽说有些配件,就比如芯片需要进口,但是是能制作手机了。
也就是说她能从系统购买到一些相关的书籍和报刊。
虽然不是智能手机,但是这块蛋糕绝对够大,要是能够吃下来,肯定有钱供国家研究光刻机和芯片。
至于人才嘛,夏黎看了看眼前的四位,他们肯定有办法招到的。
是不是一个体系的也没关系,不能搞手机她也能很肯定,这些人搞民用计算机肯定没问题,只要做起来了,肯定是赚钱的。
四人……所以,他们来见夏黎是来解惑的,还是定目标的?
来的时候谈的不是光刻机吗?走的时候怎么就是移动通讯和计算机了?
这不是没钱吗?
有钱当然先搞光刻机,没钱先搞钱。
有点钱之后就能搞光刻机了,先从芯片开始也可以。
移动通讯的发展也会对芯片之类的要求更高,一但正循环形成了,以后就算他们不想领先也必须要领先。
有些日常所见,在这时候从未有过,时间不过短短几十年,科技日新月异那是真的很快。
华国要是能早点吃到红利,也不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用两亿件衬衫换飞机。
噢,按照历史的进程,现在都还没到用两亿件衬衫换飞机的年代。
现在还在讨论怎么样能给家里人找一份稳定的工作。
每个月如何精打细算顿顿都能吃白米饭,然后又能攒点钱给家里添置个电视机或者自行车。
这是城里,乡下包田到户已经落实了,就想过年能不能扯一块布给孩子们做一身新衣服。
钱康已经要回去了。
“你不在京市过年吗?”夏黎想着没几天就过年了,“这时候还回去怕是时间都在火车上了。”
钱康只是笑笑:“我订了飞机票。”
夏黎……好吧,这是我跟时代同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