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感激得不行,也佩服得不行。
回去可得让自己家的孩子们好好读书,会读书的人是真的会赚钱。
最感动的还是艾小美,她以前在村小学教书,已经是村里很轻快的工作了,但一个月上班累死累活也就23块钱,夏黎帮她联系的暑假培训一个月就180块钱,简直就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学生们也很满意,就想问接下来还有没有这样的培训班,他们周末也能来。
夏黎想的是可以选两个晚上给社会高考生补课,周末则看报名的人数选择补不补。
最后想了想,这样晚上肯定会弄得很晚。
夏天还好,冬天还得烧火墙,太麻烦。
她也没建议艾小美单独出来这么干,毕竟现在的社会治安没那么好,这种事情最好还是有本地人罩着安全点,不然晚上上课,既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也不能保证老师的安全。
至于周末,现在都是单休,一天时间还得租场地、管理什么的,也不划算。
这时候一百多块钱还是能顶一阵子。
艾小美是农村人,夫妻都是农村人,在当地也算条件不错的,但是走出来就知道差得远了。
她来上大学,每个月的补贴有限,男人在家带两个孩子还要干活挺辛苦的。
说到孩子,艾小美有点遗憾的道:“我那时候还好,国家随便你生,你们现在怕只能生一个了。”
夏黎摸了摸自己的肚子,道:
“只能生一个不好吗?这样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经济压力也没那么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觉得挺好的啊。”
若是她想只生一个好,只怕家里、周围的左邻右舍、认识的亲朋好友都会劝你要多子多福。
但是有国家政策背书,压力就要小很多了。
艾小美觉得这政策太不近人情了,“至少得有两个孩子啊,有什么事情到时候也能相互照应。”
这话夏黎不否认,但她就只会生一个孩子,那些事情不在她所想范围内。
她见过六十岁无儿无女一个人过得很好的人,也听过六十岁失独做试管要孩子的人,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说不上哪种生活更好,哪种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