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局面,排长认为是自己草率了
不过技术部的战士给了个办法,让连长和文工团那边联系一下,让他们提供一台笔记本电脑,里面安装好相关软件。
又问了赵琛,有没有联网的需要。
赵琛摇摇头,表示只要里面的资源不缺,那就不需要。
技术部的战士一拍手:“这不就解决了嘛。他们毕竟是专业的,让他们弄好之后带过来就行了呗。”
几人恍然大悟,甚觉有理。
排长给连长打了个电话,把情况说明了。连长觉得这样也挺好,让他们先继续自己的训练,他会和文工团那边联络。
只能说部队里的效率就是高,赵琛刚吃完早餐,文工团的干事就过来了。
而且还把各种乐器都带了过来。
这阵仗,别说赵琛了,排长都没见过。
赵琛打开笔记本电脑,对里面的软件做了测试,确认音频样本库足够丰富,其他方面也没有问题之后,连长和文工团的干事做了交接。
一同带来的乐器让一众老兵挠头了。
军营本来就没什么隔音不隔音的,更谈不上什么录音室了。
这些个乐器多少也算是娇贵的玩意,又不能乱堆。
最后连长拍板,一起放到教室去,也就那里比较有空间。
之后有需要练歌的话,教室也是个好地方。
这么一说也对,于是乌泱泱的一群人把乐器都搬进了教室。
这个问题解决了,赵琛开始了自己的工作。
当然,依旧是和战友们完成了当天的训练任务再说。
这方面他还是没有搞特权的兴趣,反正该写的基本都写好了,吃过晚饭之后的时间足够他搞好编曲了。
而且是笔记本电脑,哪里都方便。
考虑到赵琛的情况,随着电脑一起过来的还有一副监听耳机和idi键盘。
感谢文工团的同志们,考虑的太周全了。
至于录音设备就别想了,那玩意就算真送过来了,也没有合适的隔音房间
傍晚,其他六名新兵也放下了手上的条例,一窝蜂的围在赵琛旁边,看着他操作着软件,不断编辑一段段音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