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主动出击,一时没反应过来,只有最前面的两三个人挥剑杀来。
赵延年沉腰坐马,前弓后箭,前手持矛如管,后手握矛在腰,腰胯用力,长矛一刺即收。
凡三刺,三人中矛倒地。
赵延年刻意没有取他们性命,只是刺中他们的要害,要么是胸腹,要么是肩胯。
三人倒地哀嚎,忍不住在地上翻滚,将鲜血洒得到处都是。
他的同伴惊呆了,有人刹住脚步,犹豫着不敢向前。
后面的人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继续拥来,将前面的人挤得向前。
山地空间本来就有限,一旦出现拥堵,冲锋的阵头被打断,很容易自乱阵地。
趁着他们的混乱,赵延年挺矛而进。
或刺或拨,或劈或抽,当者辟易。
片刻间,他向前数步,如入无人之境。
敌人终于反应过来,号呼着围了上来。
赵延年挺矛迎上。
桀龙见状大喜,连声下令,指挥着将士们向前,同时下令弓箭手射击。
箭雨跃过赵延年的头顶,射向山顶,将不明就里的匈奴人射倒一片。
山顶也开始拉弓放箭,但他们怕伤了同伴,不敢射得太近,只能拉高抛射,目标直指桀龙本阵。
赵延年反而成了最安全的,只需要一心一意对付眼前的敌人。
敌人总数虽多,可是限于地形,他需要同时面对的也不过两三人而已。
倒下的人越来越多,在他身后留下一路鲜血和尸体。
匈奴人没有他那么稳固的下盘功夫,在山路上行走原本就有些勉强,这么多挤在一起,更是寸步难行,脚下的尸体也成了绊脚石。
不少人根本不是被赵延年杀死的,而是脚下不稳,自己摔倒的。
赵延年势如破竹,逐步逼近山顶的将旗。
他看到了将旗下的匈奴人。
这是一个中年人,大约三四十岁,皮肤白皙,一看就是养尊处优之辈。
他也许是个勇士,但他与人短兵相接的机会并不多。
即使到了现在,他身边还有五六个手持剑盾、长矛的亲卫。
就像桀龙说的,一个普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