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正事儿的时候,就一直戴着吧?”
纪青霭现在是站在李同显身后,这药包辅以按摩或者针灸,能事半功倍。她用手正在“掐”着李同显后背上的两块硬实的肌肉,莹白的手指头现在都已经变得通红。
李同显听着耳边传来的声音,“你还管起朕来了?胆子可不小。”
话虽是这样说,但从李同显的语气里,可听不出来半点不乐意。
纪青霭:“那可以吗?”
李同显轻笑一声,他就喜欢纪青霭这劲儿。
又坦荡直白,又让人觉得熨帖。
就像是上一次秋猎之前,她缠着自己要带上扳指一样。
李同显知道她是为了自己考虑,“行,听你的。”
第二日,李同显下朝,留了几个礼部的官员商讨。
快年底,事情扎堆来了。
李同显在位的这四年时间,在朝堂上,手段强硬,这几年天公作美,四季也风调雨顺,没什么大灾大难。北方的边境也还算是安稳,唯一不大太平的,便是建安郡一带。
如今在李同显的案几上,便已经有好几封有关建安郡海上流寇的奏折。
李同显从前是在马背上打天下,而建安郡闽州一带,却是临海,他没什么经验。
这些海上的盗贼土匪猖獗,李同显是准备开春后,南下,直至闽州。
他倒是要亲眼去看看,究竟是海上流寇胆子太大,还是建安郡的一众官员都是废物。
眼下,李同显便是召集礼部的人,商议开春南下。
一上午的时间过去了一大半,礼部的人迟迟拿不出来个章程,李同显也有些恼了。
他跟前面几位皇帝都不大一样,有一说一,手腕铁血镇压,根本不是能让人随意糊弄的主。
但很显然,大夏朝这前几任皇帝留下的历史问题,仍旧笼罩着朝堂。比方说,这些文官,一个个的办事磨蹭,只求中庸之道,一个问题商讨个没完,还没什么进展。
李同显不耐烦,他脸色一沉,下面的的礼部的官员顿感如临大敌,一个个后背的衣服都快要被浸湿。
就在这时候,李同显的贴身大太监张义德进来了。
张义德心里也是很紧张,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