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了两三万钱,有的人只捐了不到一万钱,这一对比下来,百姓就知道唾骂谁了。
宁愿亏点家产,也不能在民间落下骂名,刚才捐少了的人无奈,只得站了出来。
“陛下,臣等被陛下发展国家的决心所感动,为了国家、为了百姓,臣等愿意将家中的余财悉数捐出,以回报太上皇和陛下的恩德。”
为了装得像一些,站出来的几人还假装抹了一下眼泪,哭不出来的人,就想办法用衣袖遮掩。
“诸臣能有此意,朕心甚慰,既然你们如此为朕着想,那这心意朕就收下了,待下朝之后,由苏丞相重新组织一次捐款,之后再给朕统一报上来。”
刘启看了一眼苏云,苏云马上明白了刘启的用意,接下了这份差事。
苏云不禁感慨:皇帝还是年轻好啊!
刘启刚登基就要开始打击贪污腐败,既然他有这个雄心,那自己也得从中帮他拿捏一下分寸。
————————————
之后,刘启又拿出了发展巴蜀一带的方案,这是他熬了好几个夜重新整理出来的。
苏云也仔细看了一遍,确实比上次说的细了不少,是真的下功夫了。
毕竟具体实施还得看下面的官员,因此,刘启还要询问一下群臣的意见。
“如今对农业的发展,也没有一个专门负责的部门,这肯定是不行的。
朕决定扩大治粟内吏的权力职责,将治粟内吏改名为大农令,专门负责掌管全国的财政经济和农业事宜。”
刘启此举,便是告诉天下的百姓,新皇帝也是重视农业的,要全面鼓励国家的农业发展。
受父亲的影响,刘启一朝的国策也是重农抑商,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对商人则是大幅度的打压。
大农令下设有两丞,属官有太仓、均输、都内、籍田五令、丞和斡官、铁市两长、丞,专门分别负责粮食库藏、物资供应、物价调节、国库出纳等,基本沿袭了原来的治粟内吏。
刘启又改了一些其他的地方,但群臣的心思明显不在这上面,刘启说什么,他们几乎就答应什么。
都是一些小改动,影响不大,每一次新皇帝登基,都会有一定的变动,群臣也没必要去阻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