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后世皇帝的例子,给大家做了一个守成之君的典范。
这也是刘恒“万世帝师”这个称号的来源,被后世的皇帝所推崇。
说这些就是想告诉大家,喜欢某个封建帝王可以,但别看的太重,他们都属于家天下的帝王,别套上太严重的滤镜。
—————————————
由于我的粉丝不够,没法建粉丝群,我只能在每卷结尾,统一回答一下大家的问题。
你们所有的评论我都是看了的,你们所有的问题我都记了下来,在每卷结束的时候统一回复一下大家的问题。
先说一下这本书改变的历史大方向,让大家清楚了解一下历史和这本书的区别。
我写的是一本小说,不是《史记》,因此很多地方都已经做了更改,许多历史的遗憾已经在相对弥补,现在已经算是半架空文,不再是完全的历史走向。
首先就是诛吕的时间提前了四年,所以刘恒提前登基了四年,历史上的刘恒是在位23年的,这本书中变成了27年。
韩信被主角保下来了,而且大家也看到了,在汉匈战争中,韩信发挥了不小的功劳,也算是弥补了大家的一些遗憾。
另外,贾谊也活了下来,历史上的贾谊是早逝的,因为主角的干预,贾谊活了下来,后面还会有很大的作用。
还有,冯唐和李广的结局变了,这本书中冯唐不再易老、李广不再难封,一个将军战死沙场是最好的归宿,所以我给了冯唐一个更好的结局。
至于李广他还年轻,而且他主要事迹也是在景帝、武帝两朝,他的事情后面我还会改,大家好好期待就行。
最关键的改变,便是中央对地方的实力差距。
就这一卷,我重点突出了一个字:
忍。
这一卷就写的很压抑,因为历史的文帝一朝就是一个压抑的社会现实。
因为文帝时期实行“休养生息”的国策,刘恒本人又非常相信黄老之学,所以刘恒是能不折腾就不折腾,能忍则忍,也就是说放任了诸侯王的势力扩张。
也正是因为刘恒的放纵,导致当时各诸侯王的实力非常强劲,说句不好听的,仅吴国一国的实力,就能完胜中央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