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 > 第97章 郡国均输法(2/4)
    我干脆也不再搞什么“三十税一”了,直接下诏全免了天下百姓的田租,至今已经有八年的时间了。

    虽说有利于百姓,但现在近几年灾祸不断,匈奴又一直不停地入侵,国家需要养兵练兵,以应对各种问题。

    现在处处都需要钱,可国库里没钱,我在想,要不要增加一下卖官的规模?”

    卖官鬻爵在封建王朝是很正常的事情,从秦朝到清朝,每一个皇帝都卖过。

    因为国库很穷啊,皇帝就要想办法搞些黑色收入,最方便快捷的就是卖官。

    只不过卖官的规模和卖的官不同,对朝廷的影响不同。

    像王朝初期,卖的基本上是一些影响力不大的小官,朝廷不仅能赚点钱,还能让买官的人有些事做,可谓一举两得。

    毕竟普通老百姓根本买不起官,买官的家里肯定相对富裕,像士绅豪强什么的,给他儿子谋求一条国家饭的出路。

    那些士绅豪强的儿子,基本上在乡里都是无恶不作的,现在进了朝廷当了官,要时时刻刻为朝廷服务,他们就没法再横行霸道了。

    从刘邦登基后,就开放了朝廷的卖官,都是卖的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要不然以汉初那么穷,哪有那么多钱支持四处平叛。

    到刘恒时期,到处需要钱,刘恒便制定了相关规定,开始向全国范围内卖一些郎官。

    所谓郎官,就是贴身伺候皇帝以及皇家人员的一个官职,官员可能不大,但胜在离皇帝近,极有可能被皇帝看中,一飞腾达。

    像邓通,就是父母花了十万钱,再加上各种打点,才到中央做了一个郎官;

    结果被刘恒看中,飞黄腾达,不出意外的话,这辈子再也不缺钱了。

    后来连诸侯王也在卖,毕竟这一个官儿就是十万钱,再加上各种打点,来回的路费还得买官的人自己出,来钱非常地快。

    但买官也是有市场的,随着买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也就渐渐饱和了,基本上就没人买了。

    毕竟十万钱才买一个郎官,又不是人人都有邓通那个运气,谁愿意花这个冤枉钱?

    这些年卖官挣的钱越来越少,已经难以支撑国库的开销了,刘恒便来和云哥商量一下,能不能开放一些其他官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