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送去盐铁物资,壮大了外族的力量,是彻底触到了刘恒的底线。
在刘恒眼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你们窝里斗我能接受,可你们要帮着外族进攻我大汉的话,那没得谈!
这次只要诸侯王不妥协,刘恒绝对不会罢休!
————————————
几乎是一个月一条律令,而且都是针对诸侯王的,让他们都傻了眼。
这是限制我们呢,还是要我们的命呢?
但看到周亚夫和匈奴作战的战果,许多人还是怂了。
周亚夫这一战太让人震惊了,不仅军纪严整、车骑配合周密,主帅的战略战术安排也毫无破绽。
这一战证明了朝廷并不是软柿子,让诸侯王看到了朝廷的作战实力,
毕竟在此之前,匈奴都快打到长安了,这让许多诸侯王都打心眼里看不起朝廷。
尤其是吴王刘濞,他是最看不起朝廷的,但是现在一想到周亚夫,总是不自觉地打寒颤,后背还感觉凉飕飕的。
诸侯王不知道朝廷的具体兵力如何,更不知道朝廷像周亚夫这样的主帅还有多少,毕竟双方都在隐藏实力。
另外,刘恒在实施这些政策前,也是考虑过后果的;
为了防止将诸侯王逼反,刘恒利用了他们之间的矛盾,离间了几个诸侯王的关系。
虽然此时的大汉有22个诸侯王,但诸侯王的心也不是齐的,大致分成了三派。
一派是有野心、有能力,还和朝廷有深仇大恨的,像吴王刘濞。
一派是不管出于亲情还是利益,都坚定地站在刘恒这边的,像梁王刘武、代王刘登(刘参的儿子,刘恒的孙子)。
最后一派就是中立派,既不站队刘恒,又没有野心,就想独善其身,老老实实做个诸侯王。
刘恒就是拿下了这些中立派,离间了他们与吴王刘濞的关系,充分利用了制衡之术,变相的削弱了吴王刘濞的实力。
刘恒不仅强硬的反击,并且从多个方面拿捏住了诸侯王,让他们从心里对刘恒畏惧,不敢造反。
刘恒的把握非常到位,虽然说将诸侯王逼得很紧,但并没有逼到非反不可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