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建文十年二月二十四。
这是朱高煦让礼部精心挑选的禅位大典的好日子。
朱高煦以朱允炆的名义召集了天下各路藩王以及地方大员,全部云集京城,准备让他们见证自己登基的伟大时刻。
按照历史上禅位的先例,朱允炆和朱高煦领着文武百官和各地藩王前往了太庙,准备在那里宣读禅位诏书。
朱允炆和朱高煦都身着冕服,一前一后站在太庙前。
朱允炆看着太庙里供奉的朱家先祖的灵位,心里暗道:“太祖皇帝,我虽然不是原生的朱允炆,但我的身体却是正儿八经真的朱允炆。”
“以后生出来的子孙后代也都是真真正正的朱允炆子孙。”
“所以如果你想让皇位在朱允炆这一脉流传下去,今天一定要帮我!”
“求求你了!”
朱允炆此刻也有些紧张,今天的结果只有两个,要么生要么死。
一旁的朱高煦则昂首挺胸,神清气爽。
他不时瞥一眼太庙里的灵位,又瞥一眼身上的龙袍,心里的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如果不是这么多人在,他真的很想大声地吼几声。
爽!
“陛下,时辰到了,您可以宣读诏书了。”
郑和看着时间差不多了,慢慢地走到朱允炆身边将事先准备好的禅位诏书交给了朱允炆。
朱允炆点点头,接过禅位诏书,转身看向太庙外的文武百官和各地藩王。
梅殷,徐钦以及宁王朱权都在场。
当朱允炆跟他们对视的时候,他们都微微点点头,表示一切都准备妥当了。
朱允炆见他们都点头了,悬着的心稍微缓和了一些。
随后,他开始念起了禅位诏书:
“朕嗣承大宝,夙夜忧劳,欲复太祖之治。
然天命靡常,惟德是辅。
今观海内鼎沸,生民涂炭,皆因朕德不配位,致纲纪崩颓。
汉王高煦,雄姿英发,从皇祖靖难,屡建奇勋,威震华夏,深肖太祖神武之风。
朕闻尧舜之道,在于禅让,今效法先贤,以天下苍生为念,决意效虞宾之典,禅位于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