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熊洪族长跟我们说的,船只要有不同的分工,运输的就专门负责运输,捕鱼的就专门捕鱼,尽量发挥这些船只的不同特点。”
自从四月份将熊罴号建造出来并投入使用后,船只的运输能力已经让见识过的族人们大为震撼,对此,熊土负责的造船坊,也在熊罴号首航后,开始了第二艘运输船的建造工作。
与此同时,剩下两个建造坊,也同时动工,一边研究一边按照熊洪提供的图纸,建造捕鱼的渔船。
渔船的体型相比较熊罴号这种运输船,个头上明显小了很多,由于只用于凌河以及其他大一点的湖泊,船只整体长三米多,宽一米五,平底,只要两三个人就能操纵,再搭配上拖网,从河中或者湖中航行一段距离,把网拉上来,就有可能捕捉到不少鱼上来。
熊部落对周围水域的鱼类可是充分利用了,最早就是在小溪旁捕鱼,紧接着是周围的湖泊池塘,然后是凌河,光捕捞野生的鱼虾不说,还深挖了几口池塘,用来养殖鱼类。
这也是为什么熊部落几乎每餐都有鱼肉吃的原因,鲜美的鱼汤鱼肉,再搭配上蒸的金黄的粟米饭,即便是不准备其他菜肴,也能让族人们在劳碌了一天之后,感受到美食带来的温暖和幸福。
拖网的结构简单,就是将两张网缝到一起,形成一个较大的、漏斗状的渔网,用木头、石块等重物在渔网的开口处进行固定,渔网的尾部,则用绳子捆起来,防止鱼类逃脱。
捕鱼的时候,将渔网尾部先放入水中,然后是整个渔网沉入水里,入水时,绑着石头的那边在下,木头的在上,由于木头和石头的密度不同,石头会先沉入水底,而木头的因为有浮力,可以往上漂。
这样就会形成一个开口,当渔船开动时,通过船上事先绑好的绳子,拖网就会在河底行进,将进入网口中的物体都给网住。等到网的重量快到极限后,就停下渔船,由船上的族人把渔网拉上来,把收获的鱼虾蟹贝等倒入渔船上面的空格中。
由于不需要运送重物,小渔船制造起来非常简单,不仅不需要铺设龙骨,也不需要制作顶部,只要一堆木板和肋条钉紧,防水做一下就行,至于缓慢的渗水,可以在渔船不捕鱼时,开到造船坊拉到船坞里,进行修补或者晾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