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料静静地躺在建造坊的龙骨墩上,等待着族人们对它进行处理。这根费了好大力气才找来的木料,两端的直径相差只有几厘米,而且通体笔直,侧枝也少,所以才被选做熊部落第一艘船的龙骨。
虽然熊洪想要造一个简单一点的船只,但除非是木筏,不然总要有个主体结构,就是龙骨。龙骨结构是船底中线处从首至尾贯通底部全长的纵向连续构件。
其主要作用是用一种坚硬的材料贯通整个船体,实现有效支撑船身,使船只更加坚固稳定,同时吃水深,抗御风浪能力十分强。龙骨结构主要由龙骨、旁龙骨、肋骨、龙筋、船壳板、舭龙骨等六个部分组成。
而在船首和船尾的位置,处理过的木料充当艏柱和艉柱被嵌接于龙骨两端,艏柱长约2米,艉柱则稍微长一些,用榫卯结构配合着熬制好的鱼鳔胶,牢牢地连接在一起。
龙骨处理好之后,就要铺肋骨,由于第一艘造的是平底船,肋骨的弧线在船底就变得平直,最宽处的肋骨长3米,两侧向上弯曲约2米,是用乙类的方木,通过蒸、糅的办法,给弯曲成这种弧度的,因为有个固定的尺寸和模板,所以肋骨的弧度大致都相同。
将船底肋骨横向铺设在龙骨上,每隔一定的距离进行铺设,并用榫卯结构和钉子给固定住,内龙骨则沿着龙骨置于底肋骨上。内龙骨、船底肋骨和龙骨互相用钉子钉在一起。
船底肋骨只在两端向上翘起,其余部分是笔直的。弧形肋材和船底肋骨紧连在一起,构成了船底的曲边。厚压板水平排列在肋材内侧,支撑住甲板梁的两端。
船只的底部肋骨造好之后,就要铺设木板。而这些木板,早就准备好,按照龙骨骨架的形状,一块块地将整个龙骨给围了起来。
经过一个月的建造,中间经过很多次困难,熊部落的首艘船只,终于迎来了建造完成的好消息。
从侧面看,整艘船呈两头稍高、中间平坦的形状,如同后世的小渔船一般,长8米,宽3米,船舷高度约2米左右;船上铺着一层木质的甲板,船边围着一圈与肋骨相连的栏杆,防止族人不慎掉入水中。在船只后侧位置,用木板搭建了一处空间,用于族人休息。
因为还没有解决麻布漏风的问题,部落第一艘船的动力,主要靠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