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233章 制作耧车(2/4)
听到鸡叫,浑身也充满了劲,跟几个族人一起,将耧车扛在身上,就往围墙东门外的土地走去。

    守在这里的正是熊二,看到族长过来,了解到他们要去试验新工具之后,将门口的门打开,让熊洪等人出去。

    耧车放在地上,长25米,宽1米,高约1米,三条耧脚的间距大概30厘米,不是部落做不出更多耧脚的耧车,不过经过研究和讨论,目前这三脚的耧车最符合部落的实际情况。

    说试就试,虽然现在还没有牵耕牛过来,但两个人在前面牵引的力量也不算小。正常来说,在耧车的行进过程中,一头耕牛在前方牵引着耧车,确保其稳定前行;同时,有一人负责在耧车前牵牛并扶住耧辕,通过调整耕牛的行走速度与方向来控制耧车的运动轨迹。另有一个人则扶着耧把跟在耧车后面,边行走边左右摇动耧车,使得装在耧斗中的种子能够随着摇动的节奏,通过输种管顺畅地滑入中空的耧脚,最终被精准地播种到田地里。

    这样的操作显然很是简单,被犁好的土地很轻易地就被耧铧推出三道浅沟,而粟籽也随着车身的摇动,从耧斗里漏下来种子,每隔一定的距离便洒下来几颗,这样就洒的均匀了很多,从而节省下来很多种子。而跟在后面覆土的族人,基本上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看着后面的劳木会不会碰到石头就行。

    新工具的速度是毋容置疑的,大概一亩土地,只花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就完成了,这还是在用人力的情况下,如果用耕牛,不仅速度会更快,还能节省更多的人力下来。

    在后世的历史评价中,耧车的诞生,是华夏农业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它标志着农业正式迈入了精耕细作的新时代。这一新型农具的发明,与分行栽培技术的推广密不可分。

    在此之前,部落只能采用漫田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导致粟出苗后参差不齐、疏密不均,给后续的田间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耧车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它能够精细调控种子流量,确保播种均匀,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和作物产量。

    另外耧车的运用,也会使得熊部落的条播技术得以产生、推广,从而逐渐彻底取代撒播的种植方式。未来,在耧车的使用下,族人能够轻松地保证作物行距和株距的统一,实现高效的分行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