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熟田还是没有耙过的生田上,既然要开沟,那就要有一个类似铁犁的部位,而部落最新的犁铧,就正好符合这个要求,无非是做小一点,只要完成播种即可。
接着是播种,现在完全由族人手动操作,每隔多少距离洒多少种子,这个虽然有规定,但粟籽太小了,一手捻下去,总会多一点或者少一点;只要是人,都会有状态好和状态差的情况,那就无法避免植株之间能够有相近的距离。
还有就是覆土,跟在后面的族人,还需要用锄头一点点地从沟的两边扒土过来,盖住洒下的种子,不仅费力,更加费时间。
所以即便今天给他们派了300多人,还是只播种了800亩的土地。
不过熊洪画在图上的耧车,却让熊木等人眼前一亮。这种工具就像是曲辕犁的缩小版,主体结构就是一根车架用来牵引,一个漏斗状的木箱用来装载种子,三个铧用来开沟,为了保持平稳,上面还有一个扶手。
其实熊洪设计的耧车,主要由耧辕、耧架、耧斗、输种管、耧脚和耧铧等部分组成。其中,耧辕设计成略呈弧形的形状,这样方便套上牲畜进行牵引;
耧斗的上部设置了一个籽粒槽,而下部则连接着输种管,分成三个通道,用于播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耧车的三条耧脚都是中空的,它们的上端与耧斗相连通,而末端则插入了铁制的犁铧;在犁铧的后面,则拖着一个木制的耙子,在耧车前进的时候,这个耙子会将沟两侧的泥土给盖到沟里,就完成了覆土。
这样的设计让耧车能够巧妙地将开沟、播种和覆土三道工序合而为一。工作的流程熊洪也解释的很清楚:开动的时候,由驴子或者耕牛将耧车的车辕挂在身上,往前走的时候,拖动车辕,耧车的三条耧铧便按照相应的距离在土地上开出一道5-10厘米深的浅沟,由于犁铧是带有一定的倾斜角和弧线设计,刨开的泥土会分在两边;这个时候耧车上面的耧斗便会在耧辕上安装的耧把敲击下,或者后方的拨种杆,释放种子,经过输种管到达耧脚,就完成了下种;而跟在后面的劳木,则会将两侧的泥土给盖住浅沟,完成覆土。
“这个设计当真是巧妙,族长真是如同山灵一般,”熊木赞叹地说道,将图纸举到眼前,想要把整个细节都给记住,“我觉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