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是个好办法,肯动脑,”熊洪赞叹一声,这个办法其实任何人都能做,可要坚持下来,就非常不容易了,而且他还能找到最合理的办法来进行试验,“好好干吧,到时候给部落多做一些好看的陶器出来。”
……
对熊杰进行了一番勉励,熊洪又来到了熊木所在的木工坊,他要来亲自查看,吩咐熊木做的事情现在准备的怎么样了。
纸,自从来到这个时代,熊洪就在想着把这个东西给制造出来,尤其是在上厕所用各种树叶和竹签时,这种念头就尤其强烈。可这两年一直为部落的温饱而奔波,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干这件事,但随着要记录的东西越来越多,竹简的重量也越来越重,熊洪得想个办法减少阅读时的难度,那纸张就是最好的选择。
提起造纸,华夏人并不陌生,它是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种纸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纸逐渐取代简帛,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和文化的发展。
而熊部落也不是没有造纸的条件。
首先是技术上的,作为后世穿越而来的,熊洪自然知道造纸术有多么伟大,即便是不记得很具体的制作方法,但对大致的流程和材料的处理还是有些熟悉的。光是这个,就能节省部落族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像是知道了答案和解题思路去倒推过程,只要在遇到一些困难时多尝试一些办法,总归能轻松地解决;
第二是原料和工具上的。造纸的流程,按照能够手工搓出来的方法,可以分为原材料的采集与处理、纤维解离工艺(造浆)、抄造与后处理、干燥等步骤。而这些环节中所涉及到的工具和原料,熊部落现在都能予以解决——大不了效率低一些,时间长一些,反正跟将要得到的产品相比,这些成本也可以忽略不计;
第三就是需求上面。造纸术其实在西汉的时候就已经有原型了,但直到东汉蔡伦发明(一说改进)造纸术时,用的还是兽骨、龟甲、兽皮、布帛和竹简,来记录各种信息或者传播知识。而这些载体都有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