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可以是矩形、半圆形和菱形,坞首的空间是坞室的一部分。
当船舶进入干船坞修理时,首先打开灌口向内充水,待坞内与坞外水位齐平时,打开坞门,利用牵引设备将船舶慢速牵入坞内,关闭坞门之后将坞内水体排干,使船舶坐落于龙骨墩上。修完或建完的船舶出坞时,首先向坞内灌水,至坞门内外水位齐平时,打开坞门,牵船出坞。
当然熊部落要建造的船坞没有这么复杂,但基本的结构是一样的。虽然原理很是简单,但船坞无论是在建造还是日常维护,都比较麻烦,好在凌河这边水流量并不算大,而且部落建造的船只也不会很大,所以除非是对船只进行大型维修,否则船坞会很少用到。
在设想中,船坞不仅可以用来维修船只,也可以用来建造船只。等以后船只的型号确定下来,在凌河上航行的船只,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被拖到船坞里,进行修整。一方面因为建造船只的木料质量不行,需要拉上来晾干,另一方面,对船体的缝隙、破洞等进行修补,防止出现更大的危险。
造船坊另一个配套的建筑是栈桥,计划沿着道路尽头,在岸边用石头、泥土、木头等先堆出一条延伸进河流的地基,然后再沿着地基往前用木桩、木料等,再建造一座栈桥。栈桥主要用来临时停泊归来的船只,供族人方便地装载或者卸下船上的物资。
栈桥深入河流大概10米,宽2米左右,两边可以同时停靠2艘小船,而且在这里,栈桥也不是只修一条,而是根据部落船只的数量,修建复数以上的栈桥。
在这处造船坊对岸稍微往下游处,也将修建一处栈桥作为渡口,可以让部落在明年的时候,通过这个渡口将北岸的物资、人员、牲口等运送到南岸,以此为据点逐渐开发南方。
造船坊是一处多栋建筑形成的一片区域,届时除了船坞、建造坊之外,还有几处建筑,分别是用来存储造船木料、工具的木料坊,用来供族人休息的房屋,用来存储各种货物的仓库,还有喂养的牲口。这些建筑群建好以后,还会用土坯墙把这里给围起来,防止周围的野生动物靠近。
造船所需的油泥、麻纤维、桐油、生漆等,也会在这里进行处理和加工,等产量上来了,就不仅仅只是用于造船,还能用来处理木质的家具和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