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挖上一米左右,才有符合的黄土,也算是属于比较特殊的资源了。
将地表黑色土壤清理干净,用锄头挖掘,族人们用背篓运输到山包不远处的制胚地点,每制作一次土坯需要用背篓驮运数百筐黄土。
这些黄土旁边有个池子,是用来搅拌黄土用的,池子不深,只有半米左右,但半径有3米多。
通过竹管水槽跟小溪那边互通,用水的时候,只要在小溪旁边提水倒入水槽,这些水就能沿着水槽流入到这个坑里。
张洪让人用竹子编成了有孔洞的大筛子,四周用粗木固定,斜斜地搭在木架上。黄土的初步破碎,是将采集来的黄土,摊开在平整硬化过的地面上,用牛拉着石磙,在上面反复压,压完后,用铁锹铲起来,往立在旁边的筛子上扬,经过孔洞的筛选,将大的颗粒给筛出来。
筛过的细土,还要混合上少量的沙子,加水搅拌均匀后,集中堆放在挖好的平整圆形坑里面,放入适量的水,等水渗透充分,然后牵上一头牛在土坑里来回踩踏,直到黄土与水分充分结合,具有足够粘性,能够塑形为准,踩踏揉土过程大概需要一天时间。第二天,待揉好的黄土收水后,将黄土收拢成堆,铺上粟杆编成的草席,定时洒水防止水分蒸发。
为了避免太阳直射造成黄土干燥,在这里还搭了一个草棚,即便是下雨天,也能容纳族人在这里制作泥胚。在制作泥胚时,需要在几天内将揉好的土坯全部做成砖块,否则超过一个星期土坯水分蒸发后就不能使用了。
之后就是做生砖,也就是未烧制前的砖胚。做砖的主要工具有模具、绳弓、垫板,几样工具需要相互配合使用。
模具是做砖专用的模具,用四块木板拼接而成,可以卸下,做好的砖胚,长度在20厘米,宽10厘米,厚5厘米。基本上一坑的泥土有个10立方米左右,按照1立方米能制作1000块砖胚来算,这一坑做成这种体型的砖,可以做1万块。
做砖胚时将模具放在操作平台上,盒子底下放上垫板,用绳弓切割一块土坯,双手将土坯抓在手上高高举起,用力砸入模具里面,或者用木锤使劲砸实,再用绳弓将模具表面多余的土坯割掉,把垫板与模具一同运到盛放生砖的木板上整齐摆放,再用右手将模具侧面的锁扣解开,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