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落的族人,很多人身上还穿着用麻布做成的内衣,这个内衣不是后世那种意义上的内衣,而是贴身的衣物。
一般在房间里或者室外短暂活动所穿的衣服,都是由一套内衣、一套麻布衣裤、一套皮衣外加羽绒服或者兽皮大衣组成的,虽然显得很臃肿笨拙,但保暖效果很好。
裸露在体外的皮肤,如双手、头部,也有专门的帽子和手套进行防护。
帽子是用一些鹿皮为主要材料做成的,里面是一层厚实的麻布,用来吸汗,外面还缝上一些羊毛,既轻便又防寒。帽子两耳处还垂下一块,连接着绳子,可以在下巴处打结,紧紧地包围着耳朵。
手套从最简单的两块布缝制,现在改进成了分成大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样式,可以进行简单的抓握动作,这样在打猎的时候,就不用脱下手套,防止手部冻伤了。
脸部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张洪让人用两层麻布做成的面罩,可以用扣子扣到帽子上,眼睛部位留了空,不影响视野。
而靴子,则更是重要,原本部落是用一些杂草和木板代替的,现在也转变为厚厚的牛皮鞋底和温暖的兔皮内衬,靴子直接到小腿弯处。
除了保暖的个人装备,张洪还设计制作了用于野外扎营的东西。
首先就是帐篷,在原来帐篷的基础上,不仅增大了面积,还用竹子、木棍等做成了规格统一的框架,单个帐篷的面积更大、高度更高,扎营的时候,在帐篷外面还有一些预埋的绳索,拉紧之后,用地钉钉在地上,就能防止大风将帐篷刮倒。
这样的帐篷更加坚固,而里面,能够容纳10人挤一挤睡下,在帐篷中间,还能设置一个便携式的小煤炉。
得益于熊山这些铁匠的不断打铁,部落里铁器的占有率越来越高了,除了各种武器和工具,一些生活用品也开始用铁进行设计制作了。
这种小煤炉,跟部落里常用的水桶差不多大,桶壁很厚,用来燃烧的中间部分其实很小,大概只有10厘米的直径,而且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用来添加燃料燃烧,下层则用铁做的栅栏挡住上层炭火,并有一个活动式的通风口进行通风。
煤炉的燃料用的就是经过炼焦之后的煤块,如果没有煤块,用木炭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