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55章 锯子与风箱(2/5)
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熊部落的这些标准。

    “唉,想想熊雨真是幸福,能跟着贸易队出去,不用被挨打。”

    “人家熊雨已经掌握了很多数字和计算,更别提那些文字了,你以为都跟你一样,我好几次都看到他在晚上的时候去宗庙那边点灯练字了。”

    “啊?这……这小子不是说跟我们一起挨揍吗?怎么能这样?”

    “那我就不知道了,不过他要是不学习,你觉得族长会让他带着贸易队去四处跑吗?”

    ……

    锯子的使用,让木板能够被解的很薄,所做的东西也越来越实用,越来越精美。这其中,风箱给炼铁这边提供的帮助很大。

    北宋《武经总要》记载的“行炉”用木扇鼓风;守城时熔化铁水,向敌人泼洒,或将铁水装入土瓶内,抛向敌人。“行炉”最早可以追溯到唐玄宗李隆基的儿子唐肃宗时期——李筌着《神机制敌太白阴经》已有文字记载。

    将原本用于烧制陶器的转轮风箱进行了改进,熊部落已经升级了木箱的材料和样式:用木板、兽皮等制成的风箱,长约一米二,宽和高都是40厘米左右,尾端用木板密封起来,只留有两个圆孔用于吸气和出气,一个孔出气的时候,另外一个吸气,区别就在于这两个孔都钉了一块比孔洞大上一圈的硬皮:一个在风箱里面钉了一块兽皮,一个在风箱外面钉了一块兽皮,而且不是完全钉死,只钉几个钉子让它不会脱落;

    箱体里面,用两根鸡蛋粗的木棍作为推拉杆,在另一端也用木板封起来,只留两个孔让木杆推拉。

    往前推推杆,风箱里面的空气经压缩后通过进气口和木质管道,吹向炉子里,增加氧气含量,提高煤炭的燃烧温度;推到底后,往后拉推杆,原本出气的孔让气流推着兽皮堵住,而原本进气口的兽皮则被推开,风箱重新开始进气。如此反复,炉子里的煤炭就能充分燃烧,温度也要比之前高很多。

    将炼铁产出的铁锭放到炉子上烧红,用夹子夹下来,根据所需的物品尺寸,不断捶打,这是熊山等诸多铁匠都掌握的技能。

    锻造是个很费力气的活,基本上被选中参加铁匠的族人们,体型都比其他族人更大一些,力气也更大。相应地,这些铁匠的待遇也要更好一点,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