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知道朱元璋说的这个机会是什么意思。
只有蓝武听懂了。
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朱元璋最终的确选择了文臣。
而且是付出了巨大心力,以彻底放弃勋贵,以蓝玉案杀掉了几万勋贵为代价,在临死之前帮助文臣掌控住朝堂局面的梭哈式选择。
但即便是如此,那些文臣最终依然把这大好的局面给丢掉了。
他们上位之后太急,太想要掌控住大明这个国家。
黄子澄、齐秦等人一上来就开始怂恿建文帝削藩,想要收回九边塞王手里的军权,彻底让大明变成文臣的大明,想要把大明变成另外一个宋朝,实现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美梦。
实则就是想要把皇帝当成泥塑木偶,所有事情尽皆自己掌控。
结果就是有这个雄心,却没有这个能力,直接让朱棣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在边疆造反成功的亲王,从北京打到打南京,掀翻了那些文臣,然后再次被压制二十年。
之后朱高炽因为要和朱高煦进行夺嫡之争,又一次选择了和文臣合作,最终又一次让文臣压制武勋,成为了大明的主导者。
但他们最终又拉了一坨大的。
从洪熙朝开始,所谓的三杨上位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削弱九边军镇,收缩大明朝外释放的诸多触角,放弃安南,放弃海外一切港口,停止下西洋,北方铸造长城,放弃洪武、永乐两朝一直延续的,定时出兵扫荡草原的压制策略。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大明军力越发羸弱,四方蛮夷开始不断侵扰边塞,而文官却因为不愿让武勋抬头,不敢轻启战事,不断退让,不断收缩兵力,不断放弃边疆领土。
最终终于酿成了土木堡之变这个恶果。
虽说明堡宗朱祁镇和王振这个大太监也在其中出了大力气,但土木堡距离当时的国都北京只有一百多里的距离,而且是在诸多军镇的保护之间。
大明的皇帝能够在这个地方被也先击败,甚至俘虏,这已经说明了很大的问题。
至少,即便到了后世也没有人能说清楚,也先到底是如何越过长城,带着几万人打到土木堡这个地方来的。
只能说从建文朝到正统朝,两次文臣掌权,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