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 > 第29章 制盐术:换取最佳老六蹲点坑位(2/4)
    一来,产量大,一个海盐场比得上十个矿盐;

    二来嘛,价格低,不需要太多成本,就是靠晒。

    如此一来,

    价格肯定能大幅下降,这一把就成了。

    当天下午,

    苏尘就去找到了分管盐政的左司侍郎陶安,李善长的亲信,次日就拿到了印信官服什么的。

    紧接着,

    他也管不了别的了,写信让蓝玉什么事都不要瞒着,于是带着属员就下去地方了。

    半个月,看了福建、浙江两个省的盐场,一共50多个场子,产量又少,价格又高,而且错综复杂,想把他们压下去,那是想都别想。

    不过还好,

    苏尘仗着杨宪的名头,大多数人也都很害怕。

    于是,

    一个海盐计划正式启动——

    分别在福建、浙江两省,各搞五个海盐场,年产60万引(400斤\/引),而全国加起来才130万引。

    不仅如此,

    海盐是用“晒盐法”做的,只要有海水就行,过滤之后用卤水去掉杂质,就可以结成非常细而均匀的晶体,比矿盐强多了。另外,海盐每个月都能晒成一批,比矿盐快好几倍。

    他现在是巡盐御史,全国盐政最大的官,直接关掉了几个破旧盐场,把人力转到海盐场,又在两省的转运司里拨出银子,大刀阔斧投下去。

    这样,

    忙活了两个月,苏尘总算看到了成绩——

    十个海盐场已经开始出盐,第一批就是5万引,全年40万引,明年全部到位,就能达到60万引!

    这个成绩已经比两省的正常水平翻了一倍!

    苏尘还没回京,就把报告打上去,又把样品送上来一批,杨宪已经送给了老朱。

    十几天后,

    苏尘终于回到了京城。

    人还没到中书省,中书省的政令已经下来——

    【巡盐御史苏尘,制作海盐,年产翻倍,擢为中书省左司知事。】

    “哈哈哈!太好了!”

    “这个坑位最适合当老六了!”

    因为中书省是个中枢机构,人员非常多,签事、督事、知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