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么?是个人都不会分不清龙凤的区别吧。”
“我觉得这件事情是太后他们一党搞的鬼,但我们目前没有任何证据,只能静静的等待,看上面对这件事情有什么处理结果。”
张启也只能等结果了。
一直等到了天圣五年(1027年)正月十六,朝廷结束了休沐期,在第一次早朝的时候,才宣布了衮服事件的处理结果。
枢密副使晏殊被贬,出知应天府。
王曾因赵祯和众大臣的力保,只是罚俸一年,以示惩戒。
吕夷简又成为了这次事件中的最大受益者,由刘太后提议,他很快的拜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正式的拜相。
至于张启,则是又花了三十万贯买了个平安,并被刘太后收回了文林郎的敕令。
再次之后,在刘太后的授意下,郭国丈还是想拉拢张启,张启依旧不从,并且通过王举正再次见到了赵祯。
在一通表忠心后,赵祯对他衮冕的事情彻底释怀,并将太后收回的文林郎敕令又还给了他。
这让张启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
有了这次的经验教训,这让张启日后行事更加小心,无论做什么都要留下对自己有利的证据。
待到春暖花开之后,张启决定出去散散心,他把大权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沈大力。
自己则带着几个随从乘船南下,打算去富庶的江南之地游玩一番。
顺汴河而下,首站张启来到了素有陪都之称的应天府,太祖之时此地成为宋州,也是由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
后宋州升级为应天府,再后来宋真宗又将其升格为南京,并下旨建行宫正殿,以归德为名,称“归德殿”,规划京城与宫城,使之成为另一个北宋之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与军事重镇。
来到应天府,张启感觉这里除了人口没有京城那么拥挤之外,其他的各方面都不比汴梁差。
商业气息有过之而无不及,酒肆林立,往来客商络绎不绝,甚至有酒肆模仿自己的快活林,推出了低价格的会员制。
应天府的垦田面积巨大,粮食产量颇丰,这也让应天府的酿酒业十分发达;这里不像京城,飞天美酒虽然也有销路,但毕竟路途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