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钱提高了两倍,这才勉强得到了八成工匠的支持,还有一小部分工匠不为所动。
张启粗略的算了一下人数,不到一百人,要建立那么大的酒坊就有些吃力了,如果再来个二三百人,预计几个月就能完成。
可到哪里去找这么多人呢?
张启想到了牙行,可自从逍遥宗被解散之后,逍遥宗的所有业务几乎都被官家控制了,做事确实规范了很多,但价格也比原来高了很多。
眼下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了,张启只能派人先去牙行打听一番。
不久伙计就赶了回来,把价格一说,果然如张启想象的一样,官家的报价虽然是在场工匠的一半,但听说是在汴河出口附近,立马把价格抬高了,与张启给工匠们的报价差不多。
“行吧,贵就贵一些,总比没有人好,你现在再跑一趟,让他召集三百人,然后让他们带着契约来我们这里签。”
伙计得到张启的指示,立马由跑了一趟,回来后表示,五日后官家一定会把三百人凑齐,到时候连人与契约一同带来。
“这么算下来,四百人,每人每个月五贯钱,一个月光工钱就要给两千贯,还不包括吃饭,真是太贵了。”
张启在心里默默的盘算了一遍,这样一来,工期越久,花费就越多,看来得日夜赶工了。
为了让酒坊能快速完工,张启又找到王举正,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了两个建筑高手帮张启画酒坊的图纸,几经修改,终于在三日内定了稿,这次的图纸即省材料又安全,还能节省时间。
预计最多三个半月就能完工!
可还没等官牙行招到工人,张启要建立一个大酒坊的事情已经是全城皆知,不仅百姓有些疑惑,樊楼的薛掌柜等人也是乐开了花。
他们再一次的聚到了一起,可这次他们没有丝毫担心,反而是轮番的说起了风凉话。
大致意思都是说张启脑子坏了,那个地方如果好办事情,早就被人给占了,还轮得到他。
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不看好那个还没有建好的酒坊,甚至太和楼的和掌柜建议大家这段时间要多酿些酒存起来。
等张启的酒坊开始卖酒的时候,直接抛售存酒,用以打压他的价格,最好是让他的酒卖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