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年殿与回音壁无疑是两颗璀璨的明珠,它们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还拥有令人称奇的声学特性。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 年),最初名为“大祈殿”,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
这座建筑采用了独特的圆形攒尖顶设计,三重蓝色琉璃瓦层层向上收缩,直插云霄,远远望去,庄重宏伟又不失灵动飘逸。祈年殿的殿顶周长接近 100 米,直径达 3272 米,坐落在高 6 米的三层汉白玉圆台上。
其内部结构更是精巧绝伦。殿内有 28 根金丝楠木大柱,支撑着整个殿顶的重量。中央的 4 根“龙井柱”代表着一年的四季,中层的 12 根金柱象征着一年的十二个月,外层的 12 根檐柱则寓意着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的 24 根柱子,又代表着一年的 24 节气。这种巧妙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代工匠高超的技艺,更蕴含着古人对天地、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导游讲完了祈年殿,停顿了一下,开始介绍回音壁:
而与祈年殿遥相呼应的回音壁,同样充满了神秘色彩。回音壁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 372 米,厚 09 米,直径 615 米,周长 1932 米。
它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 回音壁之所以闻名遐迩,在于它奇妙的声学效果。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对方也能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
这是因为回音壁的墙面坚硬光滑,对声音的反射性能良好,再加上围墙的圆形结构,使得声音能够沿着墙面不断反射传播,从而实现了远距离的清晰传递。
听到回音壁的奇妙处,他们禁不住提出要去实验一下。道友欣然允许,给他们20分钟自由活动。
他们分成了两组,一头一组,开始了他们的真实体验。当他们真的听到了对方的声音时,感到了很震撼。他们不断换着距离,通话。完全没有问题。时间有限,他们不能一直在那里回音。
祈年殿与回音壁,它们不仅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