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有潜在的意思:你们同意这两家结亲,将来万一尾大不掉,那也是你们自己要想办法解决的,他这个太上皇可不管。
太后心底就感慨多了:她因为没有自己的儿子,帮了老三,如今老三夫妇对她实在很好,只怕有亲生儿子,也不一定比得过。黛玉这个儿媳妇,也是很孝顺。
于是太后当即笑道:“这事儿既然那俩孩子彼此有心,那就还要劳烦玉儿了,到底邀请了长公主进宫问问,才好呢。”
“母后放心,儿媳这就差人去公主府,请姑姑姑父都进宫来,正好一家人吃个饭呢。”黛玉见太后满心赞成,就准备起身告辞。
这厢与两家长辈全都通了气,那厢福王已经去李科面前要好处了。
“怎么样?你该谢谢我吧,我可是帮了你大忙。”福王如今管着工部,而有意思的是,李科在翰林院呆了一年后,正好去了工部,虽然还是个小小工部营缮所的所丞,也就是九品官,但凭他的出身和能力,倒是没人敢小瞧他。
“要谢,我也是谢太妃娘娘和皇后娘娘,谢你做什么。”李科玩笑一句。
“喂,你这个过河拆桥的家伙,别高兴的太早,事情还没彻底定下来呢。”福王瞪他一眼,不过没继续这个话题,反倒是说起已经离京的贾兰,“贾兰倒是运气不错,能去四川做官,我听太后总说起四川多好多好。”
“可不是,四川还是我老家呢。”李科其实也想外放,能四处走一走看一看。
“贾兰这小子,做什么都比你快,人家都有儿子了。”福王打趣一句,他和贾兰保持了书信往来。
“那还是比不过王爷您啊。”李科打趣回去,福王早就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了。
“那是,谁叫你动作不快,哼,要不是我,你小子还不是打光棍。”福王得意洋洋,“行啦,等着你大婚的时候,多敬我两杯酒也就是了,我赶着回家去了,你都不知道,我家姑娘多可爱。”
看着福王幸福都要溢出来的背影,李科也对自己很快就能成家,有了真切的感觉,不自觉轻扬嘴角。
皇帝赐婚、皇后添妆,郡主出嫁成了京城年末最为盛大的事情之一。
红绸漫卷,十里朱门皆悬彩灯;笙箫沸天,婚嫁车驾塞断长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