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好几日,宁绝都没有回府,他借口监察司忙,让阿七给元氏报了平安后,就一直住在了乌马巷。
戚明的案子进展缓慢,宁绝又带着项武往大理寺和刑部跑了几趟,直到启阳的消息传来,他们才终于弄清楚了基本过程。
五年前,一批押送官银的军队在启阳地界遭劫,丢失纹银十万余两。
启安帝闻讯大怒,逐令启阳都护戚明详查此案,然月余过去,官银下落始终不明,那所谓劫银的山匪也一个都没抓到。
眼看案件久无进展,朝中不免有人质疑启阳都护的能力,更甚者,还有人猜测,是否此事为戚明一手谋划,假借山匪之名获取私利。
尽管只是些无凭无据的猜疑,可落入帝王耳中,无论真假,都会成为一项罪名。
经过商讨后,启安帝当即派了当时的刑部侍郎,和还是太中大夫的林自骋前往启阳一探究竟。
最后的结果嘛,也不出所料。
两位大人刚到启阳没多久,就查到了山匪的下落,从刑部侍郎用命换来的两个匪徒口中,他们又得知,原来戚明早已与山匪勾结,劫银一事,竟为双方联手设局。
尽管戚明一直否认此事与自己有关,然,林自骋还是命启阳府衙把人关了起来。
之后,林自骋就顺藤摸瓜,一番细查后,从戚府护院口中得知戚明与山匪头子会面,并商议如何劫银的过程,并且,他还在戚府搜到了那被劫走的半数官银。
自此,戚明辩无可辩,在高戬去探监后的第二天选择认罪伏法。
此案上报朝廷后,启安帝下令查抄戚府,罪魁祸首戚明秋后问斩,戚府所有家财充公,妻妾子女流放千里。
好在,戚夫人的娘家渝州聂氏得知消息后,上报求情,花了很大一番功夫,总算说动启安帝,饶了戚夫人及一双儿女的性命,只象征性的苛责了几句。
再后来,便是顺理成章的流程了,戚明被斩首,林自骋回京晋升为正四品通议大夫,后又一步步慢慢爬到了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至于高戬,据传回来的消息说,他与戚明、戚夫人三人,曾是一同长大的挚友,后来不知为何分道扬镳,几年都不曾再见。
直到戚明入狱,高戬告假赶往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