玖玖小说 > 都市言情 > 古人来校当特聘,改写华夏意难平 > 第129章 海外建国的待遇(2/4)
    “你们看。”

    宁野指着郑和七次下西洋的路线图。

    “靖难之役发生后,建文帝,也就是允炆不知所踪,有说死于皇宫大火,也有说是趁乱逃走了,因此有人猜测,朱棣六次派遣郑和下西洋,除了宣扬大明国威,也有暗中寻找建文帝下落的意思。”

    “允炆……”

    朱标心中一惊,看朱允炆的眼神顿时柔和许多。

    “爹,没事的,这只是原本的历史。”

    朱允炆反倒安慰起朱标来。朱标想了想,的确如此,既然他们得以提前知晓未来,肯定就有办法改变未来。

    于是,三人将心思又聚焦到郑和下西洋一事。

    “郑和?”

    朱元璋、朱标完全想不起这个人。

    朱允炆嘀咕了一句,在锦衣卫上奏的燕王府内部情报文件中,似乎朱棣身边确有一个叫什么和的人,因此朱允炆有点印象,但具体是不是郑和,朱允炆又记不起来了。

    “郑和,一说本姓马,为明成祖朱棣赐姓郑,世称‘三保太监’,年轻的时候就从侍燕王朱棣,有智略,知兵习战。在靖难之役中立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后被朱棣任命为正使太监六次下西洋,最后一次出海是在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史称‘郑和下西洋’。”

    明朝其实也是有海禁的。

    朱元璋为了防范张士诚、方国珍余部以及倭寇的侵扰,下令严禁沿海居民私自出海贸易以及与外国交往,并且限制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的朝贡体系下进行。

    但是,这一时期的海禁政策,主要出于政治军事需要,并非完全意义上的闭关锁国,甚至于,隆庆年间明朝政府还部分开放海禁,允许民间商人出海进行贸易活动,史称 “隆庆开关”。

    “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初叶,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比西方的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马绕过好望角早92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16年。”

    “只可惜,郑和之后,直到帝制终结,中国再无大规模海外探险史了。”

    “尤其是清朝取代明朝之后……”

    宁野说起来满脸可惜。

    “什么?!”

    朱元璋突然一拍桌子,吓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