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国际之路的坎坷与四合院的成长烦恼
自从外国专家那次赞誉有加的来访后,傻柱的餐厅就像一颗突然闪耀的新星,在国际美食界的版图上悄然占据了一席之地。消息不胫而走,不少金发碧眼、皮肤黝黑的外国游客,怀揣着对神秘东方美食的向往,千里迢迢慕名而来。餐厅门口常常能看到不同肤色、说着各种语言的食客排起长队,眼神中满是期待。这热闹景象让傻柱和娄晓娥心头燃起一把火,看到了将餐厅业务拓展到国际市场的希望之光。
两人一番商议后,迅速行动起来。傻柱一头扎进厨房,带着厨师们开启了艰难的新菜品研发之路。他们把世界地图摊在桌上,研究各国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从欧洲人的奶油浓汤到亚洲人的酸甜口味,从非洲人的辛辣偏好到美洲人的快餐文化,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为了让新菜品既保留中国菜的灵魂,又能敲开不同国家顾客的味蕾大门,他们进行了无数次尝试。
就拿那道融合意大利风味的中式面条来说,傻柱一心想把东方的烟火气和西方的精致口感结合起来。他亲自跑到市场,挑选粗细均匀的意大利面,又精心选购新鲜的番茄和散发着独特香气的罗勒。回到厨房,他卷起袖子,亲自上手。当第一盘成品端上桌时,傻柱满怀期待地看着厨师们,大家围过来,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瞬间,原本充满期待的氛围变得有些尴尬。这面条,吃起来既没有意大利面那种被浓郁肉酱包裹的醇厚,又失去了中国面条爽滑劲道的口感,就像一场没有协调好的交响乐,各种味道各自为政。
“这味道还是不对,咱们再试试别的方法。” 傻柱皱着眉头,盯着盘子里的面条,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服输。厨师们也都一脸沮丧,但多年跟着傻柱打拼,大家都知道他的脾气,二话不说,又继续投入到新的尝试中。他们尝试调整番茄的熬制时间,改变罗勒的添加顺序,甚至连煮面的火候和时间都精确到秒,可每一次尝试都伴随着新的问题出现。
在服务方面,娄晓娥也没闲着。她深知外国顾客对服务细节的要求近乎苛刻,不仅希望服务员热情周到,还渴望了解每一道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就像翻开一本美食与文化交织的书籍。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娄晓娥组织服务员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培训。她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