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风陵道的北三州,但凡是军队少一点,韦睿早就试着直接拿下北三州了。
现在的北三州不是不能拿,而是需要大量的兵力才能拿下,尤其是在拓苍皇朝选择守城不出的情况下。
北方十二王朝联军能够顶住,也跟拓苍皇朝的优势兵种是骑兵有关。
骑兵攻城天然就是有劣势的。
甚至可以说一点用都没有。
拓苍皇朝又不跟大乾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攻城器械的优势。
在攻城器械这一点上,投入了大量经费,又有各种大才专门钻研的大乾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得到了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启发的众将也不再强求大兵团作战,开始尝试小规模作战。
大乾最前线的栖云道、江陵道、风陵道、剑北道到洛王城所在的洛东道,
整军备战的情况已经一并报告完成。
另外还有几道专门说明了这两个多月从北方接纳了多少北方百姓。
北方居民选择来到阳翟的人比李承泽想象中的要多,原因在于即便战争一般跟百姓没关系。
他们从北方搬到了大乾,即便大乾战败了,也不过是从大乾子民又变回拓苍子民,不需要付出什么代价。
当然,尝到了作为大乾子民甜头的百姓,是不会再想着成为拓苍子民的。
以陈旉为代表负责农耕的官员也时隔许久上了朝,向李承泽说明农种的改良。
张仲景、吴普等人也有来上朝,因为大乾新开设了一间医学院,他们是来汇报医学院情况的。
医学院暂时没有打算铺开,只在阳翟教学,学习后愿意回到家乡就回到家乡。
负责运河和架桥的有好几人,李冰、范仲淹、滕子京和鲁肃。
由鲁肃作为代表回到了阳翟,向李承泽说明运河和防汛设施的修建情况。
并且他们还向李承泽带回了一个好消息,虽然这个消息是早有预料的。
治理好了水患的江北道和江南道完全可以成为大乾的产粮地。
广阔的平原尤其适合大规模种植,唯一的问题就是现在的机械跟不上。
虽然有龙骨水车、曲辕犁等诸多事关农业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