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
夜幕笼罩下的重庆,山城在灯火通明中显现出一种特有的刚毅与坚韧,四面环山的地势让这片土地成为抗战大后方最坚固的屏障,也赋予了它从容不迫的气质。此刻的“华光电影院”门前却人头攒动,队伍蜿蜒百米。每个人脸上或是满怀期待,或是神情严肃。他们不是来看一场普通的电影,而是为一场心灵的洗礼而来。
大银幕上,《战地之魂》的片名以书法笔触缓缓展开,苍劲有力的字体如一把穿透历史的利剑,直指人心深处。片头的背景是浓烈的战火与满目疮痍的废墟,音乐低沉而深情,带着悲壮。画面一转,年轻的士兵端着步枪,眼中既有绝望又有不屈,他面对日军铁骑冷冷道:“我的家在后方,我的魂在此处!”一句台词,引发全场鸦雀无声。观众的目光死死盯着银幕,眼中渐渐浮起热泪。
沈洛坐在影院后排,他身着一袭深色长衫,端坐如松,面色平静,但微微握紧的手指暴露了内心的紧张。他并不是一个轻易被外界评价左右的人,可这一刻,他如同等待一场裁决,这部电影是他倾尽全力的作品,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份献给抗战的精神之作。身旁的苏珈婉轻轻拉了拉他的袖子,低声道:“观众的反应很好,放心吧。”
沈洛转头看她,旗袍勾勒出她的曼妙身姿,眉宇间是难掩的疲惫,但眼神却明亮如星。苏珈婉始终是他最坚定的支持者,无论在战火纷飞的前线,还是电影圈复杂的后方,她都是那个不离不弃的人。他微微点头,低声回道:“希望如此。”
影片继续进行,画面转向主角的战友们在寒冷的夜里轮流挖掘战壕,远处的战火如流星划破长空。音乐转而激昂,士兵们唱起了自己编的抗战歌,粗糙的音色却透出一种生的力量。“电影不只是让人流泪,更重要的是让人记住,”沈洛曾对片场的演员们这样说,“我们不是在拍历史,而是在传递信念。”
影片尾声,当主角倒在弹雨中,他的遗物被送回后方的家中时,镜头给了一个特写:一张早已被战火熏黑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个笑得阳光的少年。影院内抽泣声不绝于耳,苏珈婉微微侧目,看向台下那一张张被感动的面孔,眼中闪过一丝欣慰。
“啪——”当片尾音乐响起,字幕滚动时,整个影院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