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
等陈清远把第一道题目从草稿纸抄到答卷上,就已经到中午了。
揉了揉有些僵硬的手指,陈清远就吃了一点肉干,又喝了一点热水,就继续开干了。
要知道,对面那些可以当他爹的考生,都还在奋笔疾书,他一个小青年,有什么理由睡觉。
干,就完事了。
第二道和第三道,陈清远考试前和李文海也讨论过。
这两道题目,他打算引用上辈子的一位名人的做法。
有现成的干嘛不用呢?陈清远自己又不是傻的。。
虽然这位名人的做法,最后是失败告终,但是他的改革变法确实是很好。
不过就是得改一下,改成适合这个朝代使用才行。
等陈清远在草稿纸上改了又改,才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个时候,天也暗了下来。
陈清远起身点了一根蜡烛,继续答题。
等陈清远把第二道和第三道草稿纸上的策问,都抄写到答卷上。
这个时候,已经是戌时三刻(21点)了,肚子已经是饿到咕咕叫。
陈清远等答卷上的墨水自然风干,就把试卷装进考袋藏好,然后才慢慢准备晚饭。
第二天,陈清远是睡到自然醒才起来。
烧了一壶水,喝了一点热水,又出去上了茅房一趟,才继续坐下来答题。
可惜坐下来许久,第四道题目,陈清远还是没有什么思路,想来想去就只想到一句名言。
那就是“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于是,陈清远就只能在“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和“犯我国土者,虽远必诛”,这两句话中论述。
唉,陈清远一边写,一边叹气。
自己就是个只会舞文弄墨的读书人,一点实际经验都没有,写出来的东西也就只能看看罢了,中看不中用。
第四道题一写完,陈清远就像是被榨干了精力的人一样,提不起任何一点兴趣了。
在放空一阵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