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得比风还快。周大同家被抄的事一夜之间就家喻户晓,街头巷尾都在热议纷纷。百姓们看到周家人被官兵押解着鱼贯而出,男女老少皆满脸惊恐与茫然,皆以为是周家抗拒为疫区出物资、不配合疫情防控,这才触怒了上头,落得如此下场。
集市上,几个菜贩围在一起,边摆弄着摊位上的菜蔬,边小声嘀咕:“这周大同平日里就跋扈得很,关键时候还捂紧钱袋子,活该被收拾!” 一旁卖布料的大娘也附和道:“就是说呢,这疫病闹得大家都活不下去了,他们倒好,一点同情心没有,也不想想,要是疫病控不住,谁家能独善其身?”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话语里满是对周家人的指责。
那些原本也存了侥幸、不太乐意捐助物资的乡绅地主们,此刻都吓得不轻,暗自庆幸当时没跟着周大同一条道走到黑。有几个胆小的,当天就跑到县衙,主动找到知县王卫,表示要捐粮捐物,全力支持抗疫,只求别落得和周大同一样的下场。一时之间,整个州县对抗疫之事的态度有了天翻地覆的转变,物资也源源不断地送往疫区,给抗疫工作添了不少助力。
随着乡绅地主们纷纷慷慨解囊、出人出力,疫区的形势一下好转起来。弥漫着绝望与痛苦的空气,瞬间被希望和生机所取代。
那些失去双亲、孤苦伶仃的孩子们,原本只能瑟缩在临时棚户里,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如今,几位热心肠的乡绅主动腾空自家的大宅子,又请来能工巧匠,将其简单改成了温馨的保育堂。崭新的桌椅摆放其中,青瓦白墙在阳光下散发着暖意。堂内床铺柔软整洁,还有专门的灶房,每日飘出阵阵食物的香气。
不仅如此,乡绅们还不惜重金,请来了学识渊博、心地善良的夫子。每日清晨,清脆的读书声便会从保育堂的教室里传出,孩子们一个个瞪大眼睛,跟着夫子咿咿呀呀地念着《三字经》《千字文》。他们眼里原本黯淡的光,如今被知识与关爱重新点亮,小脸蛋上也渐渐有了红润的色泽,不再是那副病恹恹、惊恐无助的模样。
林晚看着这一切,满心欣慰。林宁身上的伤还没完全好利落,林晚则每日到保育堂来,帮着照顾孩子,给他们讲讲小常识。她也跟着夫子带着孩子们玩游戏、做手工,欢声笑语回荡在保育堂的上空,这场灾祸留下的阴霾,正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