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丰盛的自留地
南田农场商薯 19 的大丰收,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消息被封锁,只有部队下的各个农场收到消息。
南田农场,农场长汪保国深知,这次丰收不仅是他们农场的荣耀,更是为琼州岛农业发展带来变革的契机。
在与赵司令通完电话后,他便一头扎进了紧张的筹备工作中。
组织农场的技术骨干,对库存的薯种进行了细致的清点和筛选,确保每一颗薯种都饱满、健康,能在新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与此同时,范正也忙碌起来。
他带领着知青们,将仓库中堆积如山的红薯进行分类整理。
一部分红薯被妥善储存,作为农场下一季种子;另一部分则被挑选出来,准备送往其他农场,作为推广种植的示范样本。
推广工作并非一帆风顺。
各个农场的土地条件、气候环境都有所不同,如何让商薯 19 在新的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了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
汪保国紧急召集了各农场的负责人,在南田农场召开了一场农业技术研讨会。
考虑到池雨微是最先发现并主张种植商薯 19 的人,对其习性和种植要点了如指掌,汪保国决定让她在会上讲解种植方案。
会议室内,气氛热烈而又紧张。各农场的负责人围坐在会议桌旁,脸上带着期待与疑惑。
东路农场的场长率先发言,他眉头紧锁,满脸忧虑:“咱们农场地贫,肥力不足,有什么办法能挽救一下?可千万别影响红薯的产量。年年耕地,可这肥力却总是跟不上,这么高产的红薯,要是种在咱们地里没有好收成,我都觉得对不起这些红薯种。”
“我们农场的情况也不乐观,常年雨水多,农作物种下去,老是烂根。” 另一位农场长也跟着诉苦,脸上写满了无奈。
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池雨微不慌不忙,从容地站起身来,从文件袋里拿出精心准备的种植方案。
“各位农场长,现在发给大家的,是根据咱南田农场的土地情况所做的详细报告,里面详细介绍了商薯 19 的生长习性、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以及在不同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