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范正,咱们必须尽快将这个红薯品种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农场都能种上这种高产作物。”汪保国的话语中满是期待与决心。
但是范正的话提醒着他,“场长,农场今年种植了“商薯19”,但面积并不大,收获的红薯数量有限,仅供明年自用就已捉襟见肘,更何况还要考虑养猪场的需求。”
池雨微提出的养猪计划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要不了多久农场即将迎来一群小猪仔,它们的到来将极大地促进农场的多元化发展,但同时也意味着对饲料需求的激增。
面对这一难题,汪保国陷入了沉思。
一番权衡利弊,最终决定优先保障农场的自给自足,“范正,养猪场那边有需要,先用之前收获的红薯应急,不足的部分再通过与其他农场交换或购买来解决,这批新收获的“商薯19”全部留作种子,为明年的丰收奠定基础。”
当然,汪保国他们也曾考虑过向秦教授那边购买种子,但秦教授的一番话让他们打消了这个念头。
秦教授指出,研究所的种子虽然经过精心培育,但相比之下,南田农场这批自然生长的红薯在适应性和产量潜力上更胜一筹,建议直接使用这批红薯作为种子,相信在良好的管理下,下一次的产量还会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