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禁海期的到来,让海鲜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
在这个没有冷藏保鲜、运输不便的年代,海鲜的获取尤为艰难,想吃海鲜就只能等开海。
农场猪肉供应也是时有时无,好像这会儿能吃饱就算是待遇不错的了。
自从到了农场,唯一沾点腥味的东西就是吃过几次小咸鱼,其他海鲜食堂都没见过。
在这个年代,农场作为集体经济的典范,其管理制度严谨且细致,旨在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与高效利用。
有规定,严禁知青私自开垦土地种植蔬菜或饲养家禽如鸡、鸭等。
同时,也是为了强化集体意识,让每一位知青都能深刻体会到作为农场大家庭一员的责任与义务。
此外,农场还明令禁止知青私自开设小灶,不允许他们私下里使用农场资源或额外采购食材进行烹饪。
即便是农场职工的家属,在享受农场提供的便利与福利的同时,也需遵守严格的自留地管理制度。
家属自留地的尺寸被精确划定,不得超出规定的标准范围。
除了食堂有吃的,又或者是家里寄过来的饼干,糖果,罐头这一类能饱腹的食物,再无其他。
为了改善伙食,不少知青动起了脑筋,他们开始尝试与附近的村民接触。
有人工资或者其他物资换来几条小咸鱼,这在当时已算是难得的奢侈。
炒咸鱼外加炒鸡蛋,成了他们口中的“大荤”,虽然简单,却也足以让味蕾暂时忘却生活的苦涩。
池雨微有系统给了她提供了不少帮助,再加上来的时间还短,只是觉得食堂的饭菜不好吃而已,到是没去过村民家搭伙。
原本,池雨微心中盘算着,只需稍稍忍耐,等到下工的时候,便能解脱这重负。
但是,夕阳似乎比往常更为遥远,迟迟不肯西沉,而她们所承担的,尽是些耗体力的重活。
蜿蜒曲折的田路,一桶桶水在扁担的两端轻轻摇晃,映照着每位知青的疲惫身影。
男知青虽看似坚韧,却也难掩满脸的倦容,汗水沿着黝黑的脸庞滑落,滴落在尘土之中,瞬间消失无踪。
至于女知青,更是步履维艰,肩上